理论园地

当前位置 : 

党建颐渊资讯11月第二周

来源 : 学生党建工作中心     作者 : 学生党建工作中心     时间 : 2020-11-17点击量73

 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高校思政课,功夫下在哪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真正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抵制错误价值观念,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世界、解释世界,进而改造世界,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鲜明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高校的鲜亮底色。我国高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独特的国情、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社会制度,决定了我国高校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回首过去,早在延安时期,党就坚持“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原则办学治校。此后80余年办学探索,始终保持方向不偏、立场不变,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思路和办学模式。毛泽东曾九次到陕北公学亲自授课,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在华北大学等革命学校的立校办校中,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以及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也居于首要地位,学校的日常教学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明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性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道路、办学模式,建立起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大学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贺信中指出“中国人民大学是我们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建校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对中国人民大学的办学方向和办学传统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国共产党创办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证明,高校的创办、发展、改革和创新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高校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强阵地、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坚强阵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强阵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社会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情况更加复杂。在此背景下,一些错误思潮在我国高校渗透、演化,在大学校园里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一些教师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不清,对马克思主义课程和其他思想政治课程缺乏重视、授课内容空泛;有的师生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共产主义虚无缥缈,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宣扬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出现了某些以所谓“学术自由”为名诋毁马克思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行为。同时,信息时代下,便利的网络环境和层出不穷的新媒体促使舆论信息发布扩散更迅速,社会思潮交锋碰撞更激烈,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表达权的滥用、谣言的横行、信息欺诈和隐私泄露等问题。而大学生接触信息的途径和方式趋于多样化,表达内容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新媒体环境中存在的非主流思潮和极端思想较易影响青年学子们对信息的选择和接受,增大了他们对真伪信息和善恶现象的辨别难度,不仅对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带来不利影响,也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一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课题。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始终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既是我国高等教育取得瞩目成就的基本经验、高等教育治理模式的显著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光荣传统和本质特征,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灵魂和根基。我们必须传承红色基因,擦亮马克思主义鲜明底色,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铸魂育人、立德树人,引导青年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把握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要培养一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思政课教育不仅要让同学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给学生系统地讲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要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生活和实践的结合,让同学们学懂马克思主义,相信马克思主义,并且能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道理观察当今复杂的世界局势,分析社会问题,辨别各种思潮。“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涉及多层面、多系统,是一个阶段连续、渐进发展的过程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贯穿始终,在高等教育阶段循序稳步推进、持续全面展开。

要在引导青年学生“真学”上持续下功夫。真学是基础,要让同学们明白学习的初衷、学习的意义。只有学得全面、彻底、透彻,才能去领会、坚持和运用。高校党委首先要发挥好表率作用,充分发挥好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作用,把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制度化、系统化,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进而影响和带动高校各级党组织和青年学生持续深入地学好马克思主义。在学习内容上,要抓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个重点,突出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全面系统教育,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科、进学术、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各项工作。在学习方法上,要在校园内倡导深入扎实的学风,不能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地学,而要舍得下苦功夫,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出发,精读马克思主义原著,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要在引导青年学生“真懂”上持续下功夫。真学不一定真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领域更是如此。真懂不仅是懂字面、懂文义,更是懂旨趣、懂精神,要懂得准确、全面、深刻。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同于一般普通理论,它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必须以整体的眼光、发展的观点、辩证的态度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要紧扣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教育教学,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学科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使青年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让青年学生通过联系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来分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根本界限,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引领青年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思潮中辨清方向。

要在引导青年学生“真信”上持续下功夫。真信是把伟大思想的力量变成自己内心的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上持续用力。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彻底的,抓住事物根本的理论。通过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为何能够比以往任何理论学说都更深刻地揭示人类社会、自然界和思维世界的普遍规律,在解答问题中使青年学生从理论本质和科学逻辑上掌握马克思主义。还要牢记实践出真知的道理,通过深入实践、深入基层来认识中国基本国情,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成就的来之不易,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辉煌成就,帮助师生树立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要在引导青年学生“真用”上持续下功夫。学习、体悟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的都要落在实践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教导青年人说:“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我们只有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实践之中,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的价值。高校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首先要抓住人才培养这个中心环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强化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建设中的统领作用,认真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积极和谐的校园文化。其次,要引导青年学子走出书斋,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建设和发展实际,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成就的来之不易,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辉煌成就。再次,要引导青年教师和广大学生深入乡村、深入基层,把学问做在大地上、将情怀注入热土中,在基层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关切,提升运用理论武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回顾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奋斗历史,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昂扬朝气,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关键就在于十分注重青年一代的培养。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对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握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光明日报》--2020年11月17日08:15    作者:冯玉军,责编:吴兆飞、任一林)


资讯来源: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0/1117/c40531-31933331.html

信息来源:袁慧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 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杭师大仓前校区D区块诚园5-6号楼
邮编:311121 电话:0571-28865586 电子邮箱: jhyjyxy@hznu.edu.cn    学院纪委接收群众意见建议的邮箱:jhyjw@hznu.edu.cn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理论园地

党建颐渊资讯11月第二周

学生党建工作中心 · 2020-11-17

 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高校思政课,功夫下在哪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真正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抵制错误价值观念,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世界、解释世界,进而改造世界,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鲜明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高校的鲜亮底色。我国高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独特的国情、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社会制度,决定了我国高校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回首过去,早在延安时期,党就坚持“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原则办学治校。此后80余年办学探索,始终保持方向不偏、立场不变,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思路和办学模式。毛泽东曾九次到陕北公学亲自授课,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在华北大学等革命学校的立校办校中,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以及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也居于首要地位,学校的日常教学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明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性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道路、办学模式,建立起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大学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贺信中指出“中国人民大学是我们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建校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对中国人民大学的办学方向和办学传统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国共产党创办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证明,高校的创办、发展、改革和创新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高校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强阵地、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坚强阵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强阵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社会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情况更加复杂。在此背景下,一些错误思潮在我国高校渗透、演化,在大学校园里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一些教师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不清,对马克思主义课程和其他思想政治课程缺乏重视、授课内容空泛;有的师生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共产主义虚无缥缈,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宣扬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出现了某些以所谓“学术自由”为名诋毁马克思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行为。同时,信息时代下,便利的网络环境和层出不穷的新媒体促使舆论信息发布扩散更迅速,社会思潮交锋碰撞更激烈,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表达权的滥用、谣言的横行、信息欺诈和隐私泄露等问题。而大学生接触信息的途径和方式趋于多样化,表达内容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新媒体环境中存在的非主流思潮和极端思想较易影响青年学子们对信息的选择和接受,增大了他们对真伪信息和善恶现象的辨别难度,不仅对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带来不利影响,也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一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课题。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始终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既是我国高等教育取得瞩目成就的基本经验、高等教育治理模式的显著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光荣传统和本质特征,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灵魂和根基。我们必须传承红色基因,擦亮马克思主义鲜明底色,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铸魂育人、立德树人,引导青年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把握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要培养一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思政课教育不仅要让同学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给学生系统地讲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要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生活和实践的结合,让同学们学懂马克思主义,相信马克思主义,并且能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道理观察当今复杂的世界局势,分析社会问题,辨别各种思潮。“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涉及多层面、多系统,是一个阶段连续、渐进发展的过程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贯穿始终,在高等教育阶段循序稳步推进、持续全面展开。

要在引导青年学生“真学”上持续下功夫。真学是基础,要让同学们明白学习的初衷、学习的意义。只有学得全面、彻底、透彻,才能去领会、坚持和运用。高校党委首先要发挥好表率作用,充分发挥好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作用,把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制度化、系统化,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进而影响和带动高校各级党组织和青年学生持续深入地学好马克思主义。在学习内容上,要抓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个重点,突出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全面系统教育,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科、进学术、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各项工作。在学习方法上,要在校园内倡导深入扎实的学风,不能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地学,而要舍得下苦功夫,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出发,精读马克思主义原著,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要在引导青年学生“真懂”上持续下功夫。真学不一定真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领域更是如此。真懂不仅是懂字面、懂文义,更是懂旨趣、懂精神,要懂得准确、全面、深刻。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同于一般普通理论,它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必须以整体的眼光、发展的观点、辩证的态度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要紧扣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教育教学,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学科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使青年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让青年学生通过联系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来分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根本界限,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引领青年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思潮中辨清方向。

要在引导青年学生“真信”上持续下功夫。真信是把伟大思想的力量变成自己内心的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上持续用力。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彻底的,抓住事物根本的理论。通过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为何能够比以往任何理论学说都更深刻地揭示人类社会、自然界和思维世界的普遍规律,在解答问题中使青年学生从理论本质和科学逻辑上掌握马克思主义。还要牢记实践出真知的道理,通过深入实践、深入基层来认识中国基本国情,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成就的来之不易,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辉煌成就,帮助师生树立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要在引导青年学生“真用”上持续下功夫。学习、体悟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的都要落在实践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教导青年人说:“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我们只有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实践之中,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的价值。高校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首先要抓住人才培养这个中心环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强化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建设中的统领作用,认真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积极和谐的校园文化。其次,要引导青年学子走出书斋,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建设和发展实际,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成就的来之不易,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辉煌成就。再次,要引导青年教师和广大学生深入乡村、深入基层,把学问做在大地上、将情怀注入热土中,在基层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关切,提升运用理论武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回顾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奋斗历史,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昂扬朝气,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关键就在于十分注重青年一代的培养。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对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握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光明日报》--2020年11月17日08:15    作者:冯玉军,责编:吴兆飞、任一林)


资讯来源: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0/1117/c40531-31933331.html

信息来源:袁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