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翔 副教授
组织机构:教育技术学系
邮箱:562038951@qq.com
地址:诚园5-217
硕士招生:教育技术学、现代教育技术
基本信息
范文翔,男,福建顺昌人,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先后入选与担任杭州市钱塘青年社科学者、浙江省提升工程2.0评价专家与培训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学科网教育均衡计划专家、维普智库专家。主要从事STEM与跨学科教育、智能技术与教育应用、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等研究。在《电化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担任《中国电化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研究》《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等多家CSSCI与SSCI期刊外审专家、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青年编委,主持省部级等课题9项。荣获2024马云教学优秀青年奖,主持多期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开展《如何应用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学与教研》《教师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智能时代教育模式变革》等专题讲座230余场。
教育背景
2016.9-2019.6,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教育学博士
2013.9-2016.6,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理学硕士
2009.9-2013.6,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理学学士学
工作经历
2019.7-2022.12,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讲师
2022.12-至今,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副教授
社会任职
《中国电化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等CSSCI期刊审稿专家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等国际SSCI期刊审稿专家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青年编委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绩效评价专家
学科网教育均衡计划专家、维普智库专家
获奖情况
[1] 2024.12,荣获杭州师范大学马云教学优秀青年奖。
[2] 2024.11、2023.12、2022.12,获评杭州师范大学工会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3] 2023.12,荣获经亨颐教育学院微型党课大赛三等奖。
[4] 2023.9、2020.11,获评杭州师范大学优秀班主任。
[5] 2021.6,获评杭州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6] 2021.1,获评杭州师范大学实习优秀带队指导教师。
教学工作
本科生课程:《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学术论文写作》《现代教育技术》《3D打印创意设计》
研究生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与论文撰写》《特殊学校课程设计与教学》
科研项目
[1] 2022-2023: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部门合作专项课题“科普助力‘双减’实践研究” (22NDYD038YB),已结项。
[2] 2020-2022:主持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面向具身认知的全息学习环境构建与应用” (2021SCG021),已结项。
[3] 2024-2025: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师范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的学理研究” (240904171111322),在研。
[4] 2020-2022:主持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常规性课题“杭州市中小学STEAM教师职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Z21JC056),已结项。
[5] 2020-2022:主持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中小学STEAM教师胜任力模型与职前培养模式研究” (Y202044818),已结项。
[6] 2024-2026:主持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常规性课题“杭州市中学生STEM职业期望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Z24JC014),在研。
[7] 2023-2025:主持杭州师范大学2023年度教学建设和改革项目“生成式人工智能助推大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在研。
[8] 2020-2022:杭州师范大学科研启动经费项目“虚拟现实技术在STEAM教育中的应用研究”(RWSK20191009),已结题。
[9] 2020-2022: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省优势特色学科培育项目“STEM教育对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19JYXK025),已结题。
学术成果
[1] 范文翔,陆成钢,杨俊锋.芬兰奥卢大学人工智能伦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25(6):62-71.
[2] Wang J, Fan W*, Yu J.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unplugged activities and plugged activiti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mputational thinking: a meta-analysis[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25: 1-21.
[3] Wang J, Fan W*. The effect of ChatGPT on students’ learning performance, learning perception, and higher-order thinking: insights from a meta-analysis[J].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 2025, 12(1): 1-21.
[4] 范文翔,王泽宇.走出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四大误区[J].上海教育,2025(3):71-72.
[5] 范文翔,施昌阳,李珂琳,等.人工智能赋能特殊教育学生发展:应用逻辑与实践路径[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5(1):34-47.
[6] 王瑾,胡玥,范文翔.游戏化学习反馈系统真的能提升学生成绩和改善情感态度吗?——基于37项Kahoot!相关实验和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24,34(12):76-85.
[7] 范文翔,李珂琳.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学习空间转向:从智慧教室到全息教室[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4(1):112-117.
[8] 范文翔,李珂琳,施昌阳,吕佳宸.全息技术赋能的学习空间:发展、类别与应用[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3(5):61-71.
[9] 兰栩锋,张陈行,陆成钢,范文翔*.基于评价大数据的慕课视频改进设计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3(4):54-60.
[10] Ma Y, Chen M, Guo H, Fan W, Lai L. The Influence of Transformational Tutor Style on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novative Behavior: The Mediating Role of Creative Self‐Efficac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 2023(1): 9775338.
[11] 龚小龙,吕佳宸,范文翔*.教育技术学本科生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J].计算机时代,2022(10):136-141.
[12] 范文翔,陈盼盼,龚靖.STEAM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22,28(04):85-92.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3] 马燕,郭惠芬,范文翔,胡慧丽.基于AHP-熵值法的硕士研究生科研绩效评价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40(08):97-103.
[14] Ren M, Ma Y, Fan W, Li M, Feng Y.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behavioral inten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arn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 2022(1): 6349343.
[15] 马燕,汪爱珠,郭惠芬,范文翔,李明勇.混合现实技术对学生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33项实验与准实验的元分析[J].基础教育,2022,19(1):85-94.
[16] 赵瑞斌,张燕玲,范文翔,等.智能技术支持下具身学习的特征、形态及应用[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1,33(6):55-63+83.
[17] 聂佳琦,马燕,范文翔.基于STEAM理念的机器人教育模式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16):22-26.
[18] 张文梅,祁彬斌,范文翔.数据驱动的教学行为分析:现状、逻辑与发展趋向[J].远程教育杂志,2021,39(1):84-93.
[19] 赵瑞斌,范文翔,杨现民,谌志霞,张文.具身型混合现实学习环境(EMRLE)的构建与学习活动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20,38(5):44-51.
[20] 范文翔.美国STEM教育发展动因与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7-20(007).
[21] 范文翔,赵瑞斌.具身认知的知识观、学习观与教学观[J].电化教育研究,2020(7):21-27+34.
[22] 范文翔,李艺.皮亚杰“临床法”的方法论意蕴及其对教育技术研究的观照[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0(3):36-43.
[23] 范文翔,张一春,李艺.翻转课堂加重中学生课业负担的程度、成因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20(4):46-52.
[24] 张文梅,范文翔,张一春.基于“互联网+”的教育评估改革路径与方法探讨——以江苏省为例[J].数字教育,2020,6(1):36-42.
[25] 胡尚君,范文翔.高校教师在线学习求助的特征分析——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数字教育,2019,5(5):30-35.
[26] 范文翔,赵瑞斌.数字学习环境新进展:混合现实学习环境的兴起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19(10):46-46+60.
[27] 范文翔.幼儿科学教育:误解与澄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8-27(003).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8] 李迎,范文翔,张一春.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问题式教学探究[J].数字教育,2019,5(4):17-23.
[29] 邓敏杰,张一春,范文翔.美国循证教育的发展脉络、应用与主要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2019,41(4):91-97.
[30] 范文翔,马燕,张一春.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诊断性评价分析——以重庆市高校为例[J].数字教育,2018,4(6):72-78.
[31] 付雨朦,张一春,范文翔.“互联网+”视域下继续教育泛在学习资源建设模式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8(18):119-123.
[32] 聂佳琦,马燕,范文翔.基于智慧教室的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J].数字教育,2018,4(5):37-42.
[33] 范文翔,马燕.研究生信息素养现状及对科研能力的影响——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J].数字教育,2018,4(4):34-39.
[34] 范文翔,赵瑞斌,张一春.美国STEAM教育的发展脉络、特点与主要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2018(6):17-26.
[35] 范文翔,张一春,李艺.国内外计算思维研究与发展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18(2):3-17.
[36] 范文翔,张一春.STEAM教育:发展、内涵与可能路径[J].现代教育技术,2018(3):99-105.
[37] 付雨朦,范文翔,张琳.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O2O教学模式的探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8,(01):66-72.
[38] 范文翔,李媛,张一春.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Seminar教学模式的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7(4):32-38.
[39] 缪巧玲,马燕,范文翔,等.微课的开发模式构建与应用——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例[J].数字教育,2017,3(2):60-66.
[40] 聂佳琦,范文翔.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质性评价方式教学研究——以“教学系统设计”课程教学为例[J].数字教育,2017,3(1):69-74.
[41] 范文翔,马燕,刘纯静.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SEM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126-128.
[42] 缪巧玲,马燕,范文翔,邓巧妹.职业院校教师TPACK能力现状调查与培养策略——以重庆市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36):51-57.
[43] 范文翔,马燕,缪巧玲.基于SEM分析的研究生信息素养培养对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6(6):61-67.
[44] 范文翔,马燕.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混合学习新模式——以微信平台为例[J].重庆高教研究,2016(6):78-83.
[45] 刘淑云,马燕,范文翔.创客理念下师范院校的机器人教学模式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7):120-126.
[46] 吴颖,马燕,范文翔*.基于微信平台的中职教师TPACK培养策略探讨[J].数字教育,2016,2(3):36-40.
[47] 范文翔,马燕.IT类硕士嵌入式工程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计算机教育,2016,(5):127-131.
[48] 范文翔,马燕.我国中学施行翻转课堂的挑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48-50.
[49] 范文翔,马燕.手机二维码技术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字教育,2015,1(6):35-40.
[50] Fan W*, Ma Y, Li K. The Flipped Model Incorporating Mobile Learning Environment Experiments of WeChat-assisted Flipped Classroom[J]. Open Education Research,2016(1):18-30.
[51] 范文翔,马燕,李凯,邱炳发.移动学习环境下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实践探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3):90-97.
[52] 范文翔,马燕,冯春花,陶金.基于MOOC的非正式学习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4(9):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