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文本本身”,重温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向马克思、恩格斯学习,与他们和现代西方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对话,向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先辈贤达求教,不仅可正本清源,让原意敞亮,滋养我们的教育理论知识,提升我们的理论素养,更重要的是可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现象揭示和理论解释,体现教育基本理论的现实关怀、大众情怀、正义感和责任感。为此,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决定举办“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教育——重温经典系列读书会活动”。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严从根教授主持,执行院长温正胞教授致辞
7月25日下午,“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教育——重温经典系列读书会”第一讲线上线下同时进行。会议由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主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协办,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和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与开发中心共同承办,同时,得到《教育研究》杂志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心理分社的鼎力支持。
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教授,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冯建军教授,杭师大教育学院执行院长温正胞教授和副院长严从根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杨兆山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与开发中心肖绍明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磊明老师等专家学者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严从根教授主持,温正胞教授和李政涛教授分别作了致辞。温正胞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是我们研究教育实践的根本遵循;重温马克思主义教育经典对我们思考当下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李政涛教授阐释了举办重温经典系列读书会的初衷。他指出,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一是“为了经典”,通过重温经典,敬畏经典,始终保持一颗对经典的敬畏之心和谦卑之心;二是“为了马克思主义”,通过读懂、运用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推进、深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研究;三是“为了读书”,形成研读、细读、精读和磨读经典的读书风气;四是“为了教育基本理论”,通过读书会实现马克思主义和教育基本理论更加紧密的连接,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来滋养、丰富教育基本理论的根基和命脉,同时,反过来以教育基本理论的方式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做贡献。
第一讲读书会由李政涛教授主持。读书会分为三个环节,首先由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系博士生导师张异宾教授引读,随后由杨兆山教授和肖绍明教授进行呼应,然后线上听众互动交流。
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政涛教授致
张异宾教授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究的方法论思考”这一主题进行引读。张教授指出,方法论自觉和对文本本身的细读对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具有重要价值。他进一步提出阅读经典要坚持两大原则,一是历史性原则,即在历史语境和历史节点中,分析文本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用马克思的历史方法和思想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二是科学性原则,即需要细读文本。张教授特别强调除研读公开发表的文本之外,还需要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的手稿、笔记和书信、拟文本等经典文献。在此期间,张教授与大家分享了马克思的原始手稿。随后,张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谈了对“资本主义”“异化”“物化”等原始话语的理解。最后,张教授谈了他对马克思教育观的历史性理解,并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与教育的关系出发,提出了他对当今教育问题的思考。
南京大学张异宾教授引读
张教授引读结束后,杨兆山教授从“缘、勤、信、用”四个方面对张教授的引读进行了呼应。肖绍明教授则对如何理解“回到文本本身”进行了阐述,并指出我们要将当代马克思与传统马克思相联系,以经济学、历史现象学、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最后,参会人员就自己所关心的问题与张教授进行交流,张教授一一作了回应。
李政涛教授对张异宾教授厚重且精彩的引读表示感谢。他指出,从张教授的报告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阅读和研究,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复杂的科学,需要“有自觉”,方法自觉和方法论自觉;“有原则”,特别是“历史性原则”,把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放在每个历史阶段的特殊情境和语境中解读;“有类型”,如同张教授所言,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有四种不同的类型,需要类型化、差异化、层次化研究;“有超越”,与国外研究同行比,“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有自己的贡献和发展;“有使命”,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阅读的过程,同时也是承担相应的学术传播、学术推广和学术发展的使命的过程;“有教育”,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既是“观念”,也是“视域”、“视野”和“视角”,以此观照现代教育和当代教育。最后,他宣布“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教育——重温经典系列读书会”第二讲,将由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与开发中心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