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动态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教育”重温经典系列读书会第二讲成功举办

来源 : 王晨     作者 : 王晨     时间 : 2020-08-09点击量254

     2020年8月8日下午,由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和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协办,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与开发中心和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共同承办,《教育研究》杂志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心理分社提供学术支持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教育”重温经典系列读书会第二讲“再读《共产党宣言》”成功举办。本次读书会邀请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张双利教授担任引读人,湖州师范学院舒志定教授、安徽师范大学李宜江教授担任呼应人。南京师范大学冯建军教授主持本次读书会。 

      

复旦大学张双利教授引读

复旦大学张双利教授引读

       张双利教授以“《共产党宣言》的当代意义”展开了她的引读。她认为,读懂这本轻薄的小册子,并不容易,必须从马克思所处的历史语境走进和理解文本。她从“阶级”概念出发,回顾马克思对亚当·斯密的经济社会、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的批判,还原马克思所理解的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并指出,资产阶级形成过程中政治与社会的双重革命是我们理解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关键。资产阶级政治革命要求贯彻自由、平等,社会革命带来经济生活中的剥削、支配,二者的张力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根源。马克思从这里出发,形成了把握所处社会的独特视角和理论框架。张教授还详细梳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商品化、合理化、全球化。并以教育为例,谈到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与技术“合谋”的合理化给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形成席卷全球的教育焦虑,造成师生、家长日益严峻的心理问题。她认为,资本借助主权国家,将自己的肖像在全世界复制,最终形成覆盖整个世界的全球化局面。

      张教授指出,《共产党宣言》揭示资本主义与民主的内在矛盾。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源自生产领域的经济危机,进而,引发社会问题。当人们普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改变社会的政治革命就有了可能。这是资本主义自我否定的逻辑。然而,危机并不必然引发社会革命,反而给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现代人造就了两难处境:“nothing or all”,要么全面改变,要么彻底毁灭。马克思并未给予我们公式化的革命道路,指出,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必须经历反对生产工具、争取权利到反抗资本主义体系的三重斗争。其中,教育是重中之重。这里,教育包括参与资产阶级革命、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转,更包括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对未来的展望三个要素。通过教育,使工人阶级摆脱资本的规定,上升为无产阶级,最终实现“社会自由”这一革命的根本原则。

湖州师范学院舒志定教授呼应

湖州师范学院舒志定教授呼应

      针对张教授的引读,舒志定教授认为,马克思在研究亚当·斯密和黑格尔理论的基础上,讨论了如何建构一个人人能够自由发展的未来社会的问题。今天学习《共产党宣言》,第一个问题是要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共产党宣言》的问题。恩格斯在马克思去世后写的序言中指出,命名共产党宣言而不是社会主义宣言,就标明与当时的社会主义者有着不同的立场,这是《共产党宣言》贯穿的基本思想所决定的: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须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正是贯穿着这样的思想基础,恩格斯认为《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的历史已经证实了《共产党宣言》提出的结论、观点是正确的。第二个问题是,我们今天学习《共产党宣言》要把握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不同意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方案,是因为马克思通过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超越了黑格尔的理论框架,也是对现代性之下的国家与社会结构关系问题的论证。我们认为,学习《共产党宣言》,是学习马克思、恩格斯不同于黑格尔的研究方法,而是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从历史维度分析资本现代性问题,论证无产阶级从政治解放到人的解放的历史必然性,这不是宗教的、道德、伦理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成的现实运动。第三个问题是学习《共产党宣言》有助于重新理解与把握教育的本质。《共产党宣言》讨论了资本社会的重建问题,为我们重新理解和认识教育奠定了理论前提。资本制约着一切,包括今天的教育活动,从教育观念、教育制度建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价值取向都会受到资本制约,人的思想观念也自然受到资本的制约。我们不能把教育仅仅理解成塑造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而且要使其在他自身存在的基础上反思。教育要让受教育者意识到自身在社会中的地位、价值。恢复人的这种意识,或许是今天的教育使命。

安徽师范大学李宜江教授呼应

安徽师范大学李宜江教授呼应

      李宜江教授结合现实问题,对张教授引读《共产党宣言》中“核心概念的内涵”“资本和技术的合谋”“生产力的永恒革命”等精彩片段进行概括与深化,并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会。李教授提出,要学习张老师身上严谨的、扎实的治学精神和方法论,利用好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主办的“重温经典系列读书会”平台,珍惜“高人指路,云中漫步”的机会,并引用阿瑟·克拉克的名言“终身成长,从未长大”,表达对与会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期待。
       张双利教授随后回应了听众的提问,并将提出的问题归为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的长期足的稳定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并非“枣核形”社会,当时所能预见到的是日益简单化的阶级关系。当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陷入危机之后,就有了国家对危机的直接干预,由此进入组织化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内部的调整,使得劳动者队伍内部产生了无止境的分化。大量的劳动者在“合理化”中分享与资本联盟的好处,由此形成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使得现行的社会生活秩序得到一定程度的维系。然而,一旦国家对于它的限定再度解除,基于中产阶级社会的基本结构就难以维系。二是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特别是如何从《共产党宣言》出发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的批判,如何理解中国版本的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革命既要有物的前提,也要有人的前提。中国版本的社会主义正是对《共产党宣言》所提出难题的直接回答,追寻一条既让生产力得到发展,又让其发展不至于彻底为资本逻辑所掌控的革命道路。中国版的社会主义首先完成政治革命,然后完成社会革命,虽然也会面临资本主义的各种问题,但却使这些问题有了制度性的底线保障。

南京师范大学冯建军教授做总结

南京师范大学冯建军教授做总结

       最后,南京师范大学冯建军教授做了会议总结。他把张双利教授对《共产党宣言》的解读概括为:基于文本又超越了文本。她从文本的字面意义走向文本背后的意义;将文本放在历史背景中去理解,基于文本的片段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基于文本的局限性,追求整体真理的体系。然后,冯教授代表主办方、协办方、学术支持方及所有参会者,对引读人张双利教授,呼应人舒志定教授和李宜江教授,以及此次会议的承办方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开发中心表示衷心感谢,并预告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承办的第三讲活动将于两周后,邀请湖州师范学院副校长、哲学博士舒志定教授引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敬请期待。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 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杭师大仓前校区D区块诚园5-6号楼
邮编:311121 电话:0571-28865586 电子邮箱: jhyjyxy@hznu.edu.cn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
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杭师大仓前校区D区块诚园5-6号楼
邮编:311121 电话:28865586
邮箱 : jhyjyxy@hz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