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儿童研究国际研讨会“儿童、学习与科技”国内专场论坛顺利举行
2021年4月23日下午,2021儿童研究国际研讨会第二场“教育与文明”国内专场论坛在我校仓前校区城研中心109顺利举行。开幕式由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秘书长、我校教育学院特聘教授熊秉真开篇,我校教育学院副教授高振宇主持。40余名海内外专家学者参与论坛。
开幕式
东北师范大学于伟教授以《通往“智慧教育”之路——以有过程归纳教学深描为例》为题进行了讲座,金生鈜教授担任主持。于教授结合率性教育引入主题,点题剖析“智慧教育”就是使儿童本能的创造性、天性有机会表达和释放,强调过程的重要性,试图通过过程的归纳教学激发和保护儿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创造性真实发生。从学习空间场域、学习内容视角和学习方式视角三个维度展开详细阐述,引发我们对智慧教育、智慧学习的深度思考。
于伟教授
苏州科技大学金生鈜教授以《儿童的享用与学校作为家园——对儿童享用教育生活的现象学研究》为题,讨论了儿童的主体在场问题,于伟教授为其主持。金生鈜教授针对学习化现象的问题,提出学习本应是一种方式而不是成为目的,从本体论角度出发寻求儿童的精神形象,将列维纳斯的“享用”概念进行了教育学的再概念化,试图探求儿童作为生活者、享用者的存在主体意义。
于伟教授与金生鈜教授讨论
山东师范大学杜传坤教授围绕《透视与反思:儿童冒险故事中的童年观念变迁》进行了讲座,本场讲座由熊志刚社长主持。杜传坤教授在研究了几十个儿童冒险故事的基础上,总结出故事中的冒险整体呈现由外而内的趋势。继而从冒险的原因、冒险的类型、冒险的结局、冒险的主人公和冒险的美学效果五个方面具体分析童年观念的变迁并反思冒险为何能够成为主题。最后以“在爱与控制中长而不大的童年”总结讲座,引发我们对解放天性和规训之间的思考。
杜传坤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幼儿教育导读》杂志社社长熊志刚就《让自然美育为儿童的生命主体意识奠基》为在场嘉宾展示了他的研究思路,讲座由杜传坤教授主持。美育作为党的教育方针对于儿童起着什么作用?针对这一问题熊志刚社长提到自然美育是唤醒儿童生命主体意识的生动途径,儿童亲近自然意识促进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熊志刚社长
南通大学苗雪红教授以《想象与儿童意义世界的建构》为题,讨论了想象是儿童心灵整体活动的能力、是创造的源泉、是精神自由本性最为集中的体现。讲座由高振宇教授主持。苗教授从儿童想象力的压制和漠视等实际问题出发,解释了想象力是人类进化的宝贵遗产,敬畏童年就是敬畏儿童进化史,提出了想象力是本能的复杂形态,儿童的想象实现了儿童精神世界的发展。这为未来研究儿童提供了本体论的思路借鉴。
苗雪红教授
杭州师范大学高振宇副教授以《倾听视角下童年哲学的重构》为题展开讲座,苗雪红教授担任主持。他从视觉文化被凸显倾听文化被忽视的现实问题着手,并提出在教育实践中强调图像化和视觉化现象有待转化。试图通过复兴中国哲学的倾听传统,继承西方建立倾听哲学的发展,重构儿童哲学的未来形象。高教授解构了“视觉隐喻”并论证倾听的必要性,从“听”的词源出发揭示倾听的复杂内涵及可能性范畴,“听”被视为重要的美德,提出了重构与儿童倾听关系的实用框架。为未来研究儿童与哲学的关系拓宽了研究思路。
高振宇副教授
湖南师范大学罗瑶博士以《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的童年概念变迁及其反思》为题进行了讲座,孙丽丽教授担任主持。罗瑶博士以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分析了有关“童年是什么”的多元理解,在肯定后现代语境对童年研究领域的积极作用的基础上也警示了这一童年话语的危险性,引发了学者们的思考,后现代话语研究童年的过程是承诺和危险并存的,这是研究中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罗瑶老师
杭州师范大学孙丽丽副教授以《自然的诗学:儿童的模仿之学与教育》为题,讨论了模仿学习的重要性,罗瑶博士为其主持。孙丽丽教授针对模仿被视为工具学习,忽视模仿学习的积极建构意义问题,提出模仿之学是自然人类的基本学习方式、模仿之学是人类生活经验的诗性建构,强调了模仿中蕴含的教学意蕴,模仿是具有建构意义和创造性的行为,为研究儿童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孙丽丽副教授
在讨论环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团队积极向各位专家提问。专家们均一一解答。讲座后,高振宇教授总结并主持进行了本次分论坛的讨论,教育学院副院长许建美副院长致辞。
许建美副院长
出席本场论坛的还有《教育发展研究》编辑部主任林岚老师和陈霞编辑,《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主编江波老师等。
林岚老师
江波老师
福建师范大学的郑敏希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郑素华副研究员等国内知名学者将于明日上午举行的第三场论坛上进行演讲。相关讲座内容也会在B站(房间号:22984697)同步呈现。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