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将本次讲座分为“阅读经典,理解教育”“选择研究方向”“听从导师意见”“认真完成作业”和“开放交流”五个模块,系统地介绍了她从大学本科到博士的学习经历,也向同学们分享了许多自我提升的经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在介绍“阅读经典,理解教育”这一板块时,王俊琳老师以这首无数次激励她努力向上学习的小诗开篇,首先向同学们强调了开放视域的重要性。王老师介绍说,教育学涉及的问题类型丰富、覆盖面广,要想真正理解教育,就要夯实教育理论基础,培养多学科思维。这就要求同学们既要有对教育和教育学原理的深刻认知,深入阅读专业相关书籍,也要博览群书,打下良好的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人文学基础。
随后,王俊琳老师展示了她在硕士、博士阶段的学术成果,用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求学经历说明了选择研究方向的重要性。从教育学走向教育哲学,王老师将这条道路称为“问行善之道”,并鼓励同学们探究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知道自己追求什么很重要”。
在她迈出选择学习方向的第一步后,选择导师就成了当务之急。王老师建议同学们尽可能多地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是否与自己的目标方向相契合,并在确定导师后积极参加导师的课题和项目。同时,王老师也提出要“像写小论文一样完成课程论文”,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篇文章。在学习态度上,要尽早脱离“好学生”心态,不能仅为完成任务而本分守己地学习,而要为实现人生的价值、用知识创造价值而奋斗。一旦实现了这样的心态转变,痛苦的被动学习就能转化为积极的主动学习,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最后,王老师鼓励同学们要勇于开放交流,关注学科热点问题和相关信息,用开放的心态与师友同学交流。在学习路途中寻找志同道合的“同行者”,让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让观点在打磨后获得认可,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