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6日下午,我院行知教育沙龙第十四期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袁德润教授担任主持人,刘淑美博士、汪卫平博士担任主讲人,安富海教授、陆伟博士担任呼应人。教育沙龙活动伊始,袁德润教授分别介绍了本次沙龙的两位主讲人和两位呼应人。
沙龙第一位主讲人是刘淑美博士,她分享的主题是“健康中国背景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研究进展”,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包括我国青少年近视状况以及国家层面的政策与行动,指出青少年近视防控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第二部分,系统阐释了儿童视力的发育过程,近视的分类和原因,以及近视的严重后果:眼屈光发育难可逆,度数增加,多项并发症,甚至可能导致失明。第三部分,深刻剖析了过度使用电脑、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及蓝光对青少年眼睛的影响,认为这些无处不在“电子杀手”是导致青少年近视的危险因素。第四部分,提出了“四招”青少年近视防控策略,包括“每天屏幕少于一小时”“户外活动至少两小时”“近距离用眼最多30-40分钟,休息至少10分钟”“每半年定期就医检查”,并提出了“睡眠是否是近视的影响因素”这个仍有待研究的学术课题。
刘淑美博士分享
沙龙第二位主讲人是汪卫平博士。汪老师主讲的题目是“大学信息的来源、水平及影响因素——基于华东地区县中高三学生的实地考察”。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汪老师从“相较于传统的升学考试中劣势阶层信息不足,当代大学多元录取机制似乎进一步加剧了阶层高等教育分化”“新高考改革强化了学生及家庭的选择权,但学生选择权的扩大并没有伴随其准备能力的提升”“大学相关信息缺失(knowledge deficits)与信息不对称 (Information Asymmetry)可能会强化弱势学生的高等教育机会和质量的劣势”等方面阐述了此研究的背景。对“大学信息的概念、维度及应用”进行了文献综述,呈现了此研究的数据来源于“研究者及团队于2018-2022年在中国东部不同地区的高中、农村、高校所进行的接力与纵向的系统性考察”。再次第二分部分,汪老师围绕“大学学习生活信息来源渠道”“学生招录政策、奖助学金信息来源渠道”“不同收入家庭学生大学信息来源差异”“学生对不同维度特质信息重要性的评价”“不同收入家庭对特质性重要性的评价”“学生对不同大学信息掌握程度”“不同收入家庭学生信息掌握程度”“大学信息掌握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等问题呈现了研究发现。第三部分,总结了研究结论、讨论和政策建议。大学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是社交新闻媒体和老师同学、亲朋好友。低收入家庭更依赖以学校官方网站或资料与社交新闻媒体为代表的弱关系。高收入家庭更依赖老师和同学、父母教育、亲朋好友等强关系。学生大学选择看重专业、就业、教师水平等激励信息,他们对招录过程的特殊招生政策、奖助学金等信息知晓水平较差,其中弱势群体的劣势更为明显。班级排名、学业努力、父母参与是影响低收入家庭学生信息水平的主要因素,而独生子女、父母教育水平、信息来源类型影响高收入家庭学生信息水平。
汪卫平博士分享
随后,两位呼应人结合讲座主题同两位主讲人展开讨论交流,在场师生互动氛围热烈。最后,袁德润教授进行讲座总结,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沙龙活动在大家积极的参与和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