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院动态

会议通知|中西方教育国际会议

来源 : 翟庆宁     作者 : 翟庆宁     时间 : 2024-05-29点击量2

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共存是人类文明发展繁荣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搭建不同文明之间对话交流桥梁,可以在更高层次上超越文明隔阂,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博雅教育是东西方共享的教育传统,但不同的文化土壤和时代背景形塑了各具特色的博雅教育概念体系和教育实践。在人工智能时代,重新审视博雅教育的价值和意涵成为时代之需。本次会议旨在促进中西方学者、教育工作者和实践者之间的跨学科对话,探索东西方博雅教育的交叉点,促进跨文化理解、重新构想课程框架、培养道德领导力、加强跨文化教学法以及应对交叉挑战。

一、会议主题

融合东西方视角推进高等教育中的博雅传统

二、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院、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

、会议时间

2024621日:会议报到  

2024622日:开幕式及大会专题报告

2024623日:大会专题报告及闭幕式

、会议地点

主会场设在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余杭塘路2318号)

四、大会主席

莱昂纳德·瓦克斯(Leonard J. Waks)

莱昂纳德·瓦克斯(Leonard J. Waks)

莱昂纳德·瓦克斯Leonard J. Waks),美国天普大学教育领导学荣休教授,杜威研究学会前主席(2015-2017)、新英格兰和教育哲学协会主席(2012-2013),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特聘教授。曾先后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普渡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任教

五、部分参会专家简介

许美德(Ruth Hayhoe)(1)

许美德(Ruth Hayhoe)

露丝·海霍(许美德),现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教授,著名比较教育学家和中国高等教育专家。她曾任加拿大驻华大使馆教育、科学与文化首席参赞(1989-1991),名古屋大学客座教授(1996),香港教育学院(现为香港教育大学)校长(1997-2002),现担任香港教育大学名誉校长。她的最新著作包括China Through the Lens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2015), Canadian Universities in China’s Transformation: An Untold Story (2016), Religion and Education: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2018) and Liberal Arts and the Legacy of China’s Christian Universities (2023)。许美德教授曾获多项荣誉,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银紫荆星章(2002),法国政府学术界棕榈叶高等骑士勋章(2002)。外,她还荣获香港教育学院(2002年)、香港公开大学(2015)和多伦多维多利亚大学(2019)的荣誉博士学位。

BWVN Denmark Documentary

万百安(Bryan Van Norden)

万百安(Bryan Van Norden),斯坦福大学哲学博士,美国瓦萨学院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讲席教授,曾任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教授、中国中心主任。著有Taking Back Philosophy: A Multicultural Manifesto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7)等。万百安的学术观点和思想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并引发了公众的热烈讨论。他在《纽约时报》发表的文章《如果哲学不能多样化,那就让我们正视它的真实面目》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在该文中,他呼吁西方哲学家在研究和教学中超越欧洲经典,更加包容和接纳多元文化哲学思想。2019年,荣获美国哲学协会颁发的公共哲学奖。

Douglas L. Berger

道格拉斯·L·伯格教授(Douglas L. Berger)

道格拉斯·L·伯格Douglas L. Berger,荷兰莱顿大学全球与比较哲学教授兼跨文化哲学中心主任。曾担任国际亚洲与比较哲学学会主席一职(2014-2016著有 Indian and Intercultural Philosophy: Personhood, Consciousness and Causality (Bloomington Publications, 2021)等。伯格教授与刘纪璐JeeLoo Liu教授共同编纂的 Nothingness in Asian Philosophy (Routledge, 2014) 一书,更是汇聚了亚洲哲学领域的众多精彩论文,为学术界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伯格教授曾在南美哥伦比亚·马尼萨莱斯卡尔达斯大学开设了一系列关于印度、中国和佛教哲学的精彩讲座,深受学生欢迎,后被翻译成西班牙语并出版。

IMG_2359

马乔里·米勒 (Miller, Marjorie)

马乔里·米勒Miller, Marjorie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普切斯学院哲学名誉教授。米勒教授长期致力于推动学习社区的发展,曾在石溪大学担任技术价值观和社会项目主讲人。在普切斯学院,她不仅继续深化通识教育项目的实践,还亲自组织和教授了一门跨学科的大一必修课——“西方思想革命。她还兼任普切斯大学的通识教育主任策划新生学习社区项目,并为全国范围内的教育机构提供通识教育的专业咨询。米勒教授特别关注美国哲学和比较哲学的研究与教学。她的学术著作在实用主义和比较哲学领域具有深影响力。

郭德珠(Duck-Joo Kwak)

郭德珠(Duck-Joo Kwak)

郭德Duck-Joo Kwak,韩国首尔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亚太教育评论》主编,澳大利亚教育哲学学会终身成员,韩国教育哲学学会会长2020-2021。研究方向为西方人文传统(诠释学和存在主义)以及东西方人文教育传统(诠释学和儒家思想)的比较研究。

WhatsApp Image 2024-05-01 at09.53.23

瑙曼·纳克维(Nauman Naqvi)

瑙曼·纳克维Nauman Naqvi,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博士,巴基斯坦哈比卜大学比较人文系副教授兼任艺术、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创始院长,哈比卜自由核心课程和比较人文项目创始主任。此外,纳克维教授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布朗大学和康涅狄格学院任教。其研究领域涉及人文与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特别致力于历史、哲学、文化、宗教以及人类研究等诸多方面。他还曾担任BBC乌尔都语部的制片人。

图片1

马修·夏普(Matthew-Sharpe)

马修·夏普副教授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哲学学院院长。研究领域为元哲学、西方哲学史以及政治、社会和批判理论等。他最近出版The Other Enlightenment: Self-estrangement, Race, and Gender (Rowman & Littlefield, 2023)并参与合著Philosophy as a Way of Life: History, Dimensions, Directions (Bloomsbury, 2021),同时还担任《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文本和研究》(Brill)系列编辑工作。

ART_1651-PL Dyplom-45x65 mm

伊莱·克莱默(Eli Kramer)

伊莱·克莱默Eli Kramer波兰弗罗茨瓦夫大学哲学研究所教授卡西尔国际奖学金与合作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为元哲学、跨文化哲学、文化哲学、德国和美国唯心主义、古典美国哲学和过程哲学。他是一位享誉全球的人文学习与哲学作为生活方式方面的专家。他的研究深入剖析了人文学习与哲学作为生活方式传统与正规高等教育机构之间所存在的复杂且常引发争议的关系,展现了两者之间的微妙互动与深远影响。此外,他还积极投身于非营利事业,致力于支持人文艺术教育的普及与推广。他与马修·夏普以及迈克尔·蔡斯共同担任了布里尔系列丛书《哲学作为生活方式文本与研究》的编辑工作。

西蒙·克拉克(Simon Clarke)

西蒙·克拉克(Simon Clarke)

西蒙·克拉克(Simon Clarke),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印度亚洲女子大学核心通识教育项目主任,哲学副教授。曾就职于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和亚美尼亚美国大学。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道德哲学、生命伦理学和政治思想史。代表作有:Freedom: Welfare-Based Arguments Against Paternalism (Routledge, 2012)

卡罗莱纳·苏拉斯基(Carolina Suransky)

卡罗莱纳·苏拉斯基(Carolina Suransky)

卡罗莱纳·苏拉斯基(Carolina Suransky),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人文研究、教育和社会变革副教授,南非斯坦伦博斯大学教育政策研究特聘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全球化、去殖民化教学法多元化教学和社会变革。

张华

张华

张华,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富布赖特学者(Fulbright Scholar),兼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基础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2007年至2013年,当选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主席。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4),上海“曙光学者”(2007)。张华教授长期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哲学、道德教育、教师教育等方向的研究,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做出重大贡献。现已出版学术论著11部,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出版译著7部。学术成果被广泛引用与转载,并多次获奖。学术研究致力于教育与社会启蒙,教师与学生解放。

王洪才

王洪才

王洪才,教育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计划,获得“福建省优秀中青年社科专家”称号,研究方向为现代大学制度研究和教育研究方法论研究。主持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多项重大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0余篇。代表性论文有《论创新创业教育的多重意蕴》《创新创业能力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创新创业教育的哲学假设与实践意蕴》等。

郭海鹏

郭海鹏

郭海鹏,香港浸会大学-北师大联合国际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副院长、怀特海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全人教育、儒家思想、过程哲学等。曾出版《全人教育情商导论》(2016)一书。

吴寒天(1)

吴寒天

吴寒天,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育学系副系主任,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浙江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育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国际与比较高等教育研究,关注领域包括文化、社会及知识论意义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以及全球化背景下学术知识生产与学术流动、国际化视域下的高等教育枢纽建设等。

游柱然

柱然

游柱然是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授。2008 美国普渡大学获得教育文化基础博士学位。曾在岭南师范学院、湖南大学和长沙学院任教。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与德育、高等教育政策、教师教育改革。他最近的研究成果包括专著The Philosophy of Chinese Moral Education: A History,以及英文论文:The Professionalisation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in China: a Policy Analysis of a Nation-wide Reform (2022). Humility and Competition in Confucianism and Daoism: Lessons for TodayEducation (2023)

图片2

杨志翔

杨志翔,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教育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简称:北师港浸大UIC)通识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专长为美国实用主义与儒家教育之比较、杜威访华的历史与哲学分析、近代中国学人及思想文化史等。其代表著作为When Confucius encountersJohn Dewey: A cross-cultural inquiry into Deweys visit to China (《当孔子遭遇杜威:杜威访华的跨文化分析》)

丁晓军

丁晓军

丁晓军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哲学系、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知识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积极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逻辑学会秘书长,《人文与社会科学通讯》(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哲学践行与咨询》(Philosophical Practice and Counseling)期刊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践行、逻辑和批判性思维、分析哲学、实验哲学、认识论、科学技术哲学、道德心理学、积极心理学。

丁奕

丁奕

丁奕,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博士,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及传播学院访问学者。现任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简称:北师港浸大UIC)助理教授,并兼任文化创意学院传播学硕士署理课程主任。研究方向包括教育与跨文化传播、新闻叙事研究、互联网研究、国际新闻及媒体素养等。

、线下参会事宜

(一)参会名额

本次会议开放100名参会名额,先报先得。

(二)报名方式

请有意参加线下会议的人员,扫码填写参会回执,截止时间612日。

二维码

(三)报到注册

请参会人员于6219:00-16:00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城研中心一楼大厅报到注册并领取会议材料。

(四)会议费用

1.本次会议不收取会务费;

2.参会所产生的交通费、宿费由参会者自理;

(五)会务联络

联系人:老师 15858176875

                邮箱:359138610@qq.com

     王老师 13386532122

     邮箱:wangty916@gmail.com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

2024529


附件1:交通路线参考信息

附件2:住宿参考信息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 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杭师大仓前校区D区块诚园5-6号楼
邮编:311121 电话:0571-28865586 电子邮箱: jhyjyxy@hznu.edu.cn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
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杭师大仓前校区D区块诚园5-6号楼
邮编:311121 电话:28865586
邮箱 : jhyjyxy@hz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