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祖鹏,学院教育学系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德育导师。2020年11月入职杭州师范大学,现任学院行政主管、学科秘书。学生眼中的他幽默、开朗、有活力,同事眼中的他是认真严谨、甘于奉献,家人眼中的他有责任心、有担当。
一、扎根教学,潜心育人
作为青年教师,陈祖鹏对待课程认真负责,关心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教学方面,自2020年11月入职以来,陈祖鹏为18个班级讲授《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基础》《班主任工作技能》《小学德育》《质性研究方法》《教育原理》等本科生、硕士生课程,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积极营造学术研究氛围,鼓励学生开展学术研究,在线上线下为学生答疑解惑,赋能学生的身心成长。在教学过程中陈祖鹏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围绕师范生的教育信念、批判性思维、理论意识和科研素养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相关成果获批学院教学学术项目1项、杭州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1项。
育人方面,陈祖鹏积极学习“四有好老师”“教育家精神”等新时代教师发展的政策和理念,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争做育人表率。陈祖鹏担任本科生综合导师、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围绕“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担任2021级“教育学”硕士班级德育导师,积极开展研究生德育工作,疫情期间关注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毕业、就业和升博,获得2023年度“优秀研究生德育导师”称号。此外,陈祖鹏还成立了育人工作坊,工作坊共有40余名教育学专业本科学生,积极开展教育经典开展阅读和写作活动,围绕教育界普遍关注的“双减”政策、乡村振兴、乡村教育、教育数字化等教育话题与学生一道展开深入的调查和理论研究,指导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立项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杭州师范大学“星光计划创新创业项目”等课题项目10多项,学生获得校级荣誉10多项,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术成长。
二、立足岗位,服务学科建设
自2020年11月入职以来,陈祖鹏积极参与学院工作,为教育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自2021年6月担任学院教育学学科秘书以来,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陈祖鹏参与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申报工作,全程参与了数据收集整理、申报书撰写、申报书文本修改和完善等工作,最终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成功获批,为学院争创双一流学科、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平台。陈祖鹏还深入参与浙江省新型重点培育智库“杭州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院”申报、浙江省一流学科申报、教育学硕士点学科评估年度报告撰写(2021-2023)、教育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基本信息撰写等工作。另外,陈祖鹏还担任教育博士秘书,深度参与教育博士的招生、录取、开题等工作,深度参与撰写教育博士培养的政策文件。此外,陈祖鹏积极组织“行知教育沙龙”活动,为学院师生搭建了学术展示和学术交流的平台,在学院主办的国际国内会议中承担主持人等工作,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陈祖鹏积极服务学院学科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认真的工作态度、出色的工作能力、团结友善的工作作风,受到了学院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潜心科研,在学术研究中提升自我。科研是高校教师立身之本,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自入职以来,陈祖鹏积极展开学术研究,在教育基本理论、教师教师、基础教育改革领域取得了较好的学术成果。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市厅级课题3项,在《中国教育学刊》《现代大学教育》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得经亨颐教育学院2022年度、2023年度“行知教育奖”。
三、关心家人,营造温暖家庭
陈祖鹏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但也深知个人的成就离不开家人的付出和支持。在家庭生活中,陈祖鹏是一位体贴妻子的丈夫,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他总会抽出时间陪爱人散步、谈心,每年他都会带家人到祖国不同的地方旅游,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旅行途中的点点滴滴,成为了一段段幸福的回忆。每逢家人的生日、情人节、结婚纪念日,他总会精心准备鲜花、蛋糕以及对方喜欢的礼物,与家人一起庆祝,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正是这份对家人的关心,让他的家庭成为了幸福的港湾。
事业和家庭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温暖幸福的家庭让陈祖鹏干起工作来劲头十足。2021年以来,陈祖鹏有机会担任教育学科秘书,但行政工作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导致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面对工作和家庭的矛盾,他的爱人却对他表达了坚定的支持和鼓励,正是这份支持和鼓励让他能够专心做好行政工作。陈祖鹏的爱人也是高校老师,且每年承担着大量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但她并没有埋怨,而且还主动承担起了家庭的一日三餐和家务劳动。自孩子出生以后,家庭的责任更重了,但她依然默默为家庭付出,甚至无暇开展自己的学术研究。
家庭是心灵的港湾,任何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和付出,只有在事业和家庭之间找到平衡,才能迎来事业和家庭的双赢,陈祖鹏一直在为此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