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研究生(科研、学科)科,现有人员6人,其中女性5人,占83.3%。科室成员中,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中共党员5人,民盟盟员1人;博士1人,硕士4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为83.3%。科室负责人为赵立副院长。科室团队秉承“知行合一、守正创新”的理念,坚持“常规工作规范化、非常规工作创意化”,在学科建设、科研管理、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在争创一流中展现巾帼担当作为。
一、党建引领,巾帼力量绽芳华
科室成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坚定拥护“两个确立”、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地把党建工作落实在“立徳树人”的实际工作中,落实在巾帼文明示范创建的实践活动中。科室负责人赵立副院长入选2024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评杭州市教育局系统优秀教师;科长王晨同志获评杭州市教育局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学校“巾帼文明示范岗”先进个人。
二、建设“双一流”,巾帼担当砥砺前行
科室成员不畏艰辛、勇担使命,成功助力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学科双双获批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自2022年以来,在赵立副院长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奋起拼搏,做好申博工作。在完成其他日常性工作的同时,她们经常集体加班加点收集数据、完善材料,平均每周召开1-2次专家论证会,特别是在2024年,寒假仅休息5天便再次出发。在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她们的不懈努力下,最终助力我院实现两大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零突破,教育学和心理学双双入选“十四五”浙江省一流学科;教育学还入选省优势特色学科,心理学连续六年入选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教育学和心理学最新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分别位列全国前10%和前11%。科室全体成员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极大地推动了我院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对我院争创“双一流”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实施有组织科研,巾帼筚路蓝缕呈丰碑
按照“人人进团队、团队建平台、平台育成果、成果促成才”的工作思路,科室积极推进有组织科研,两年内就成功助力学院获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杭州师范大学人工智能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院”、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培育实验室“杭州师范大学婴幼儿发展与托育实验室”、浙江省新型重点培育智库“杭州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院”、浙江省高校文科实验室“人工智能与创新教育实验室”等四个省级科研平台。积极组织科研项目申报及成果凝练,2024年学院新增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七项,在全国高校教育学院中位居第三,其中一等奖3项,实现学校一等奖零的突破。团队负责人赵立副院长作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婴幼儿发展与托育实验室”首席专家接连获得标志性成果,2024年获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23年和2021年连续两届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22年获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四、规范研究生培养,巾帼笃行播种未来
研究生教育与管理是科室的核心工作之一。学院现有3个博士点、4个硕士点,共涉及28个二级学科学位点,在读硕博研究生近1500人,占学校硕博研究生总人数的30%。科室仅有3位成员从事硕博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然而,面临如此巨大的工作任务,科室成员依然坚持常规工作精益求精,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2023和2024年,在每年招生数近400人的情况下,连续两年实现以最快复试速度、最少复试批次和零投诉完成硕士生招生工作。自2021年获批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博士点以来,制定和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实施“主-兼-副”博士导师组联合指导方式;出台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建立起相对成熟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科室规范工作和创新方式方法同步推进之下,学院研究生培养工作成效显著。近三年来,研究生年均发表SSCI/SCI/CSSCI等国内外论文达191篇/年;累计获得全国教指委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20项,获奖数量和等级均位列全国高校前茅;获批建设国家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个;获评全国教指委教学优秀案例14个;学科负责人在全国各级各类会议上宣讲“以学定学”的杭师大教育硕士培养模式;获得浙江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
五、积极营造科研氛围,巾帼筑梦空间遍地开花
在科室的牵头之下,创建太炎教育讲堂、婴幼儿发展与托育交叉学科学术论坛、行知教育沙龙等学术活动品牌,创建了“周周有沙龙、月月有论坛、年年有国际会议“的浓厚学术交流氛围。自2021年以来,学院年均举办名家讲座80余场讲座,邀请了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百余所知名高校的近200位知名学者来院交流。与此同时,科室承担了各类学术会议的组织工作,仅2024年组织举办国际国内会议23场,其中国际会议5场、国内会议18场,如婴幼儿发展与托育国际学术会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 2024年学术年会、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等,累计接待超过10万余人次的参会人员。团队成员放弃了周末和假期休息时间,参与了大多数会议的会务工作。会议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我校教育学和心理学两大学科在全国的影响力,引来了兄弟院校对我校的更多关注、对教育学和心理学学科的发展的更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