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0日上午,第一百一十三期太炎教育讲堂在诚园5号楼608举办。本次讲堂特邀美国乔治梅森大学(GMU)系统生物学学院系统社会神经科学教授Frank Krueger教授带来题为“Neurocomputational Signatures of Reciprocity: Core and Periphery”的学术前沿报告。讲座由吴燕教授主持,李葆明教授、杨群教授、韩柽炀副教授以及心理系多位师生共同参与。
互惠行为是受社会神经科学家所关注的一种亲社会行为。Frank Krueger 教授向大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个体做出互惠行为的内在动机和大脑机制。Frank Krueger 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在经典的信任博弈游戏基础上开发了互惠决策游戏范式,采用磁共振功能成像、眼动追踪技术以及计算建模等方法,发现了能够稳定表征互惠行为倾向的核心网络以及受到情境调节的外周网络;通过计算模型,发现互惠行为主要受到内疚动机驱动,即背叛行为引发的自我内疚,引发人们采取更多的合作互惠;进一步研究表明,高焦虑水平个体的内疚倾向性更低,最终导致互惠行为的减少,这再次强调内疚动机是互惠行为的核心心理机制。
在互动环节,师生们围绕讲座内容展开讨论,提出了许多问题,Frank Krueger 教授一一给予了耐心解答,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