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2日下午,我院行知教育沙龙第二十五期在诚园6号楼302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钱旭鸯副教授担任主持人,李世瑾博士、马俐智博士担任主讲人,胡玥副教授、韩柽炀副教授担任呼应人,部分研究生同学参与了本次沙龙活动。教育沙龙活动伊始,钱旭鸯副教授简要介绍了本次沙龙两位主讲人的主讲题目、内容及价值意义。
钱旭鸯老师主持
沙龙第一位主讲人是李世瑾博士,李老师主讲的题目是“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内涵、现状及路向”。李老师指出,技术作为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核心力量,与教育这一人力资本发动机竞相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教育领跑,才能为社会发展提前做好人力资源布局,整个社会才能享受技术带来的经济回报。在内涵解析部分,李老师从技术定位、研究抓手以及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三种进阶样态展开探讨。在发展水平部分,介绍了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测度的理论框架与量化结果。在发展路径部分,李老师结合多主体仿真方法及相关实践案例,进一步回应了如何引领人工智能教育的前瞻发展方向。胡玥老师认为,李世瑾老师研究中的多主体仿真实践超脱了以往常用的路径,就评价指标、多主体仿真数据问题、如何证明所开发系统的合理性与李老师进行了对话交流。钱旭鸯老师就真实数据的收集方式与李老师进行了对话交流。
李世瑾博士分享
沙龙第二位主讲人是马俐智博士。马老师主讲的题目是“感知情绪对幼儿词汇习得的影响”。马老师指出,研究用眼动追踪开展两项实验,考察29–31个月英国幼儿在参照物选择任务中对中性/积极/消极情绪语调呈现的“新词—物体”与“情绪—物体”联结的保持。结果显示:无论伴随的情绪语调为何,幼儿都能学会“新词—物体”配对;但当情绪线索出现时,他们对消极物体表现出显著注意偏向。这表明,根据名称指认目标物是一个竞争过程:已学“词—物”联结的记忆提取会与情绪性干扰物(尤其消极情绪性)的吸引力相竞争。韩柽炀老师关注控制组在儿童情绪与词汇识别中的作用。一位研究生就颜色对儿童判断事物产生的正性或负性影响与马老师进行了对话交流。胡玥老师就该研究中的小提琴图所代表的形状含义与马老师进行了对话交流。钱旭鸯老师就情绪表达的夸张程度问题与马老师进行了对话交流。
马俐智博士分享
钱旭鸯老师与两位主讲人、呼应人进行了对话交流,在场师生互动氛围热烈。最后,钱旭鸯老师进行讲座总结,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参与沙龙的老师和学生表示感谢。沙龙活动在大家积极地参与和热烈地讨论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