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落实在思想上向党组织靠拢,在行动上向党员看齐,2020年11月2日16:00,第六十四期教育学院发展对象第五小组全体成员在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诚园5号楼223教室,围绕“如何树立共产党的理想信念”与优秀党员严雅芬老师开展座谈、交流活动。受到严雅芬老师的启发,小组成员通过具体实事——志愿参与引导学生文明行车以及主动整理课桌课椅等实际行动,为改善校园居住环境,提升学生的幸福感贡献一份力量。
关于此次座谈会,小组成员围绕“如何树立共产党的理想信念”这一主题向严雅芬老师请教了三方面问题。分别是“什么样的契机或者怎样的一件事让你有了入党的动机?”、“在什么时候或者说怎样继续让您感受到一种信仰的力量”以及“您觉得我们发展对象阶段,有什么样的途径或者方法可以去以人民为中心改善校园居住环境,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正确的入党动机,是正确行动的精神力量。每一个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应该充分认识到端正入党动机的重要性。作为发展对象,我们同样需要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因此小组成员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即“什么样的契机或者怎样的一件事让你有了入党的动机?”。针对这个问题,严雅芬老师认为促使她入党的动机主要是受到党支部培养人的影响以及身为党员的责任与义务。严老师于2006年正式入党,2004年身为大一新生的她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但当时的她对于入党目标并不是十分明确。直到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党支部培养人的自身经历以及身上体现出的责任感对严老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论是党支部书记还是组织委员,他们对自身及其他党员的严格要求,都在无形中影响着严老师,增强了严老师渴望入党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严老师认为申请入党本就是一种自愿行为,是具有双重影响的,党员这个名衔给她带来光荣的同时,她也需要履行一定的责任与义务。正是因为这种责任与义务一直促使着严老师向党看齐,向党靠拢。
在入党之初,每个人都怀着崇高的信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人没能够守住自己最初的信仰,脱离甚至是背离了曾经的信仰,这其中不乏一些十分优秀的人,因此作为党坚定的追随者,我们必须能够守住信仰。小组成员就此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即,“在什么时候或者说怎样继续让您感受到一种信仰的力量?”。为了更好地解答我们的疑惑,严老师结合最近的实际同我们分享了她的想法。严老师认为,抗疫精神以及抗美援朝70周年所传达的抗美援朝精神都对她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精神实体化的同时,她也思考着如果是她她应该怎么做,当然现在这种冲锋陷阵的机会越来越少了,那么我们可以更多地从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中去考虑。她时常思考,做为一名辅导员、中共党员,她应该为学生做些什么;在她育人过程中又应该做些什么。另外,严老师还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问题——做一名学生干部,我即将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个过程中又是为了什么?
第三个问题有关学生的幸福感,现阶段作为发展对象的我们,应该以什么方式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来改善校园居住环境,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对于这个问题,严老师首先明确了幸福感本来其实是一种感觉,是发自内心的。是否幸福应当由自己说了算。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环境或者是现实中遇到的情况等等,甚至人际关系也会影响幸福感。其次,严老师从个人和集体两个角度给我们具体举例:从个人角度来看,作为寝室、班级的一份子,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寝室关系更加和谐,让班级体更加融洽、富有凝聚力;从集体的角度来说,我们加入的学生组织都是为同学服务的,作为组织里的学生干部我们可以领导大家一起来为同学做实事,学生自己服务自己,实施自我管理,主动为学生团体创造幸福感。
在采访完严老师之后,我们通过做志愿者、整理教室等活动积极落实“做好一件实事”的要求。为保障学生的安全,我们自发地加入了“校园卫士”文明劝导的志愿者行列,在学校的道路上、拐角处对于不文明的骑车行为进行劝导;为了给同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主动对于环境较差的教室进行了清洁、整理,将桌椅摆放整齐、将黑板擦干净并理清了教室内的垃圾等等。
为了进一步落实在思想上向党组织靠拢,在行动上向党员看齐,2020年11月2日16:00,第六十四期教育学院发展对象第五小组全体成员在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诚园5号楼223教室,围绕“如何树立共产党的理想信念”与优秀党员严雅芬老师开展座谈、交流活动。受到严雅芬老师的启发,小组成员通过具体实事——志愿参与引导学生文明行车以及主动整理课桌课椅等实际行动,为改善校园居住环境,提升学生的幸福感贡献一份力量。
关于此次座谈会,小组成员围绕“如何树立共产党的理想信念”这一主题向严雅芬老师请教了三方面问题。分别是“什么样的契机或者怎样的一件事让你有了入党的动机?”、“在什么时候或者说怎样继续让您感受到一种信仰的力量”以及“您觉得我们发展对象阶段,有什么样的途径或者方法可以去以人民为中心改善校园居住环境,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正确的入党动机,是正确行动的精神力量。每一个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应该充分认识到端正入党动机的重要性。作为发展对象,我们同样需要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因此小组成员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即“什么样的契机或者怎样的一件事让你有了入党的动机?”。针对这个问题,严雅芬老师认为促使她入党的动机主要是受到党支部培养人的影响以及身为党员的责任与义务。严老师于2006年正式入党,2004年身为大一新生的她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但当时的她对于入党目标并不是十分明确。直到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党支部培养人的自身经历以及身上体现出的责任感对严老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论是党支部书记还是组织委员,他们对自身及其他党员的严格要求,都在无形中影响着严老师,增强了严老师渴望入党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严老师认为申请入党本就是一种自愿行为,是具有双重影响的,党员这个名衔给她带来光荣的同时,她也需要履行一定的责任与义务。正是因为这种责任与义务一直促使着严老师向党看齐,向党靠拢。
在入党之初,每个人都怀着崇高的信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人没能够守住自己最初的信仰,脱离甚至是背离了曾经的信仰,这其中不乏一些十分优秀的人,因此作为党坚定的追随者,我们必须能够守住信仰。小组成员就此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即,“在什么时候或者说怎样继续让您感受到一种信仰的力量?”。为了更好地解答我们的疑惑,严老师结合最近的实际同我们分享了她的想法。严老师认为,抗疫精神以及抗美援朝70周年所传达的抗美援朝精神都对她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精神实体化的同时,她也思考着如果是她她应该怎么做,当然现在这种冲锋陷阵的机会越来越少了,那么我们可以更多地从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中去考虑。她时常思考,做为一名辅导员、中共党员,她应该为学生做些什么;在她育人过程中又应该做些什么。另外,严老师还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问题——做一名学生干部,我即将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个过程中又是为了什么?
第三个问题有关学生的幸福感,现阶段作为发展对象的我们,应该以什么方式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来改善校园居住环境,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对于这个问题,严老师首先明确了幸福感本来其实是一种感觉,是发自内心的。是否幸福应当由自己说了算。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环境或者是现实中遇到的情况等等,甚至人际关系也会影响幸福感。其次,严老师从个人和集体两个角度给我们具体举例:从个人角度来看,作为寝室、班级的一份子,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寝室关系更加和谐,让班级体更加融洽、富有凝聚力;从集体的角度来说,我们加入的学生组织都是为同学服务的,作为组织里的学生干部我们可以领导大家一起来为同学做实事,学生自己服务自己,实施自我管理,主动为学生团体创造幸福感。
在采访完严老师之后,我们通过做志愿者、整理教室等活动积极落实“做好一件实事”的要求。为保障学生的安全,我们自发地加入了“校园卫士”文明劝导的志愿者行列,在学校的道路上、拐角处对于不文明的骑车行为进行劝导;为了给同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主动对于环境较差的教室进行了清洁、整理,将桌椅摆放整齐、将黑板擦干净并理清了教室内的垃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