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早晨,经亨颐学院中文专业的同学们在辅导员齐姗老师的带领下,满怀期待地踏上了为期三天的南浔、南京的考察之旅。
水乡南浔体味人文情怀
两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抵达了古镇南浔。粉墙青瓦、小桥流水,木船摇橹,这儿有着江南水乡的一切特征。盛夏的阳光火热,但一迈进古镇,参天的大树便带来了遮蔽的绿荫。我们漫步在古镇的石板路上,感受着别样的风光。
图为同学们在古镇门口的合影
图为古镇的河边一景
小莲庄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时光仿佛从雕花的窗子中穿过,而嘉业藏书楼里的万卷藏书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古镇的书香韵味。
图为古镇中的小莲庄
图为嘉业藏书楼
同学们流连在一座座古建筑中,感受着古色古香的风光韵味。它仿佛是从旧年的工笔画中走来,又入了满庭芳的词令中去。江南的古镇很多,而它有着独特的风貌。静谧的环境映衬着原始的陈设,它褪去一身铅华,静静地处身于江南一隅。
告别了水乡南浔,同学们踏上了前往南京的路。
古都金陵追寻历史记忆
作为六朝古都,金陵发生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许多大事件。这是一座充满历史记忆的城市,繁荣与昌盛、耻辱与血泪,都在这座城市的历史中交汇。到达南京时,天正下着大雨,给这座城市增添了一分伤感,更让身处其中的我们回想起关于这座城市的那些人、那些事。
南京的第一项行程就是前往中山陵,瞻仰伟大国父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他所提出的的三民主义深深地影响了近代中国民主制度的进程。整体的建筑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南京是临时政府的成立之地,是近代民主革命的源起之城,孙中山先生选择长眠于此,就是希望后辈不要忘记历史。同学们怀着对先生的景仰之情,参观了祭堂等建筑。
下午,同学们参观了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的藏品非常丰富,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迄当代;既有全国性的,又有地域性的;既有宫廷传世品,又有考古发掘品,还有一部分来源于社会征集及捐赠,均为历朝历代的佳作和备受国内外学术界瞩目的珍品。青铜、玉石、陶瓷、金银器皿、竹木牙角、漆器、丝织刺绣、书画、印玺、碑刻造像等所有文物品类一应俱有。同学们通过这些文物去探索背后的历史。
图为同学们在南京博物院前的合影
当天晚上,大家夜游了秦淮河畔的夫子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承载了古金陵的许多记忆。唱着后庭花的歌伎,河边的江南贡院中的明远楼,粼粼的水光倒映出的斑驳灯影和年轻女子娇柔的脸庞,这样的夜景怎不令人陶醉。
图为夜色中的秦淮河
三天的路程转瞬就到了最后一日。第一个目的地就是总统府,它既是南京民国建筑的代表,也是中国近代历史遗址。它既有中国古代传统的江南园林,也有近代西风东渐时期的建筑遗存,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历史可追溯到明初的归德侯府和汉王府,清代被辟为江宁织造署、两江总督署等,清康熙乾隆南巡均以此为行宫。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在此基础上扩建为天王府。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辟为大总统府,后来又为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南京总统府自近代以来,多次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国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这里发生,或与这里密切相关,一些重要人物都在此活动过。原封不动的民国政府的陈设,让参观者仿佛又看见了当年人们办公时的场景。
图为总统府
考察之行的最后一站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也是此行参观的最沉重的地方。这里所记载的历史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痛,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铭记的历史。300000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纪念墙上的那一个个名字,一张张照片……我们所见到的仅仅只是小部分,三十万条生命被屠杀,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纪念馆里有一句话:“要记住历史,忘记仇恨。”当下的时代最珍贵的就是和平。
三天的考察很快就结束了,但这一趟行程带给我们的所思所感却值得珍藏。南浔与南京,人文情怀与历史记忆地碰撞,擦出了绚丽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