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下午,首届儿童研究与教育学术年会的30余位与会学者在我校恕园10-102围绕“儿童研究与教育”展开学术交流。本论坛分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由暨南大学博士冷璐主持,东北师范大学教授于伟点评;下半场由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张三花主持,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朱自强点评。
首都师范大学魏戈老师作了题为《儿童作为自然与社会的行动者: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历史比较》的报告。新疆师范大学刘莹老师作了题为《“读经”是遮蔽儿童还是启蒙儿童?——兼论儿童教育》的报告。南通大学单翠萍作了题为《全纳教育视角下对学前流动儿童入学难问题的探讨》的报告。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李飞作了题为《对学前教育“基础性价值”的再思考》的报告。南京师范大学仝庆娟作了题为《建国后不同形态的儿童游戏观综述》的报告。下半场,湖南师范大学罗瑶老师作了题为《幼儿园运动期间儿童观的演变历程简述(1850-1920)》的报告。湖南大学刘茵作了题为《混龄教育背景下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研究》 报告。扬州大学黄春瑜作了题为《基于三元交互决定论对学前儿童批判性思维的思考》的报告。哈尔滨师范大学石闯作了题为《关于幼儿教师进行儿童研究的思考》的报告。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欧群慧作了题为《儿童时间的生活体验研究》的报告。南京师范大学贺刚作了题为《童年的数字化:多元视角审视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启示》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