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7日,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109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郭华教授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关于深度学习的若干思考”的太炎教育讲座。讲座由2020级教育硕士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朱芸主持,60多名师生参加了讲座。
郭华教授此次讲座基于“新课改20年”所取得的成效,结合当下教育热点,用丰富的内容,详实的数据,生动的例子,让在场的是师生们获益匪浅。他从自身教学实践研究为切入点,联系教育部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部署,对“新课改20年”这一历史单元做了回顾与展望,对“新课改”进程中的3个关键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新课改改的是什么? 首先正确看待新课改实施进程中所走过的误区,例如“重智轻知”与“重知轻智”之争,“接受学习”和“自主合作”之辩,“择优而选”同“综合发展”之主张,这都是一个新事物发展中、新政策推行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郭教授结合诸多教学改革实例,生动有趣而又不失学术性的辩证地论述了“知”与“智”的关系,即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单纯的以知或智为主去侧重教学实施,重要的是要把“知识”的传递与“智力”的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综合、全面且具有层次性地去促进教学改革。
两次倒转转的是什么?郭教授通过导图的形式对人类知识获得与学生学习过程进行了清晰的描述,并指出,人类知识获得的大背景主要靠的是实践经验的积累,而学生学习主要是以间接经验为主,两者之间是反方向。但间接经验的传递应当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二次倒转”由此便产生。所谓二次倒转,一次是从直接到间接,促进学生快速吸收知识,一次是从间接到直接,促进学生理论与时间的结合。这一系列层层递进,由表及里地阐释,明确了学习的过程最要紧的是“引导学生从已有经验胜生长出新的经验”这一道理。
点拨学生拨的是什么?通过展示学生学习已有的经验与他们将达经验之间的示例图,郭教授标明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之间发生实际作用的区域,并指出,教师应当在“最近发展区”对学生进行适当点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给予恰当解答,促进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并内化。同时,鉴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不断发展,作为教师,应当提出较高与学生已有水平的教学要求,使得教学走在发展前。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应主动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做到“知其然,所以然”,而这就要求施教者不断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习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内化为智慧,内化为行动。
此次讲座,郭华教授严谨的思维,幽默的语言和深厚的学术修养令在场师生印象深刻,不仅丰富了大家的理论知识也扩展了学术视野,可谓是受益匪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此次听讲,不仅要加强自身学习,更重要的是将所见、所学、所思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将课程改革科学性、创新性、辩证性的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