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系

陆吉健

来源 : 韩怡斐     作者 : 韩怡斐     时间 : 2021-11-01点击量1585

图片3


     陆吉健 副教授 

      组织机构:课程与教学系中学教育部

       邮箱:lujijian@hznu.edu.cn

           /lujijian@foxmail.com

       地址:诚园6-420







基本信息

陆吉健,男,浙江台州人,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理课程与教学论与教育技术的交叉方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向项目子课题、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项目子课题、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浙江省哲学社科项目等。与一线教师和学生等合作,已发表1区和2区SSCI、1区SCI、CSSCI、核心等期刊论文数十篇,专利2项,出版专著2本。并助力多位一线教师获评特高级职称,协助一线中小学荣获教育成果国家级二等奖、省级特等奖等。


教育背景

2016.09—2019.06,北京师范大学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课程与教学论(数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

2013.09—2016.06,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

2008.09—2012.06,浙江师范大学数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2.09—2013.06,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高级中学,高中数学教师,兼任第十四届团中央研究生支教团浙江师大支教队副队长


出访经历

2017.9--2018.9,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博士联合培养


社会任职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会员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虚拟现实分会会员

中国数学学会数学教育分会会员


获奖情况

杭州市E类人才,2019

杭州市社科优秀青年人才,2022年

《扩展现实辅助下的数学探究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教学案例获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评定为浙江省研究生优秀教学案例,2022年


教学工作

本科生课程:《未来教育创新创业》、《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数学人机协同教学》、《数学学科教学论》等。

研究生课程:《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数学教育技术》、《数学教育国际比较》等。


科研项目

1、主持项目

(1)2018.09 --2019.09,主持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学术研究重点项目课题:““去远方”梦想课程的儿童教育效应和发展机制研究——核心素养和项目式协作问题解决视角”。项目编号:2018CCTTA04。

(2)2019.11 --2020.08,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涉台研究”专项课题:“美《台湾旅行法》背景下的浙江民间舆情现况和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9STYJ05YB。

(3)2021.08 --今,2021年8月至今,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教学模式及其实践”和“疫情防控STEM探究教学虚拟仿真设计”。项目编号:202101031035和202101078019。

(4)2020.10 --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虚拟实验的自然多模态虚实交互技术研究”(项目编号:62077041)唯一子课题《多模态虚实自然交互下的虚拟实验交流认知研究》。

(5)2021.09 --今,主持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杭师大试点项目“卓越师范生智能大数据建设、管理和评价机制和实践”唯一子课题《智能技术赋能卓越师范生培养实践》。

2、参与项目(部分)

(1)2019.07 --2020.12,作为主要执行人(第二成员),参与共青团中央2019年“青少年发展研究”重点课题项目:“青年志愿服务效应的现况与问题研究——以团中央研究生支教团为例”。项目批准号:KYZ04Y19118。

(2)2019.12 --今,参与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多模态自然交互的虚实融合开放式实验教学环境”。项目批准号:2018YFB1004900。

(3)2020.01 --今,参与浙江省“十三五”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立项建设项目:“指向思维发展的STEM探究教学虚拟仿真与实践”。项目批准号:2019(5)-264。


学术成果

1、专著

陆吉健, 朱哲等. 南非数学和数学素养课程及其教师培训和启示[M]. 香港:国际学术出版社, 2020.

陆吉健, 潘志庚, 张明敏等. 扩展现实探究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2.

2、论文

(1)英文主要论文发表

1. Lu, J.(一作), Zhang, X., & Stephens, M. (2019). Visualizing the commognitive processes in computer-supported one-to-one tutoring.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27(5-6): 645-654. DOI: 10.1080/10494820.2019.1610452(2区SSCI期刊论文,出版日期:2019-04-26)

2. Lu, J.(一作), Tao, Y., Xu, J., & Stephens, M. (2020). Commognitive responsibility shift and its visualizing in computer-supported one-to-one tutoring.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1-12. DOI: 10.1080/10494820.2020.1777167(2区SSCI期刊论文,出版日期:2020-06-12)

3.Pan, Z., Luo, T., Zhang, M., Cai, N., Li, Y., Miao, J., ... & Lu, J(参与). (2022). MagicChem: a MR system based on needs theory for chemical experiments. Virtual Reality, 26(1), 279-294.(1区SCI期刊论文,出版日期:2021-07-22)

4. Lu, J.(一作), Tuo, P., Feng, R., Stephens, M., Zhang, M., & Shen, Z. (2022). Visualizing Commognitive Responsibility Shift in Collaborative Problem-Solving During Computer-Supported One-to-One Math Tutoring.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11.(2区SSCI期刊论文,出版日期:2022-04-07)

5. Lu, J.(一作), Luo, T., Zhang, M., Shen, Y., Zhao, P., Cai, N., ... & Stephens, M. (2022).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VR and MR on future teachers' creativity performa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by scene expansion in instruction designs. Virtual Reality, 1-22.(1区SCI期刊论文,出版日期:2022-05-26)

6. Lu, J.(一作), Wu, S., Wang, Y., & Zhang, Y. (2022). Visualizing the Commognitive Processes of Collaborative Problem Solving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s. The 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 1-14.(2区SSCI期刊论文,出版日期:2022-09-02)

7.Lu, J.(一作); …Hu, S.(2023) . Shadow Education in China and Its Diversified Normative Governance Mechanism.Sustainability, 1-13.(2区SSCI期刊论文,出版日期:2023-01-12)

8.Xu, T., Gao, Q., Ge, X. & Lu, J.(通讯)(2023)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media and professional lear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e-service teachers: A survey.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1-26.https://doi.org/10.1007/s10639-023-11861-y.(1区SSCI期刊论文,出版日期:2023-05-26)

英文最新论文,欢迎访问英文论文成果主页:

https://orcid.org/0000-0003-0208-9486。

(2)CSSCI期刊论文

1.张维忠,陆吉健,陈飞伶. 南非高中数学素养课程与评价标准评介[J]. 全球教育展望, 2014, 43(10): 38-47.

2.张维忠,刘艳萍,陆吉健. 埃塞俄比亚小学高段数学大纲系列内容评介[J].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5, (10): 52-57.

3. 张维忠,陆吉健. 基于文化适切性的澳大利亚民族数学课程评介[J]. 课程.教材.教法, 2016, (2): 119-124.

4. 陆吉健,曹一鸣. 高中数学"方程与不等式"主题广度和深度的国际比较研究——基于九个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研究[J]. 教育科学研究, 2017, (6): 63-67.(出版日期:2017-06-10)

5. 东洪平,陆吉健,张维忠. 印度初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评介[J]. 数学教育学报, 2016, 25(1): 15-19.

6.陆吉健. 基于PME40的国际数学课程与教学研究进展和趋势[J]. 数学教育学报, 2017, 26(5): 77-81.(出版日期:2017-10-15)

7.高琼,陆吉健(通讯作者),王晓静,商家慧,周跃良.人工智能时代人机协同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践案例[J].远程教育杂志,2021,39(04):24-33.DOI:10.15881/j.cnki.cn33-1304/g4.2021.

04.003.(出版日期:2021-07-20)

8.郑笑梅,姚一玲,陆吉健.中美数学英才教育课程及其实践的比较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21,30(04):68-72+88.(出版日期:2021-08-10)

9.陆吉健,周美美,张霞,何晚晴,张明敏.基于MR实验的“多模态+人机协同”教学及应用探索[J].远程教育杂志,2021,39(06):58-66.DOI:10.15881/j.cnki.cn33-1304/g4.2021.06.007.(出版日期:2021-11-20)

10.陆吉健,张思杭,孙瑞,张晓洁,巩子坤,沈忠华.交流认知视角下在线个性化深度教学模式探索[J].远程教育杂志,2022,40(03):97-104.DOI:10.15881/j.cnki.cn33-1304/g4.2022.03.008.(出版日期:2022-05-20)

11.徐慧芬,张思杭,沈忠华,陆吉健.STREAM跨学科教学在线交互研究及其实践路径——基于35项国际实证研究的元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22,40(06):74-82.DOI:10.15881/j.cnki.cn33-1304/g4.2022.06.005.(通讯作者,出版日期:2022-11-20)

(3)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论文

1.朱哲,陆吉健.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学与教[J]. 中学数学月刊, 2014, (4): 9-11.

2.陆吉健,朱哲. “数学思维与数学教育”研究综述[J]. 中学教研(数学), 2015, (3): 23-26.

(4)核心期刊论文

1. 陆吉健,张维忠 认知水平分析下的中澳数列习题情境比较——基于对高认知水平教科书的讨论[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4,(8): 70-72.

2. 陆吉健,刘艳平,张维忠(Weizhong Zhang). 南非高中数学素养课程与数学课程的起源、发展及启示[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8(8): 294-298.

3. 陆吉健,刘艳平,张维忠 南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评介[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5, 31(11): 129-132.

4. 陆吉健,张维忠. 可汗学院微课程分析和启示——基于圆锥曲线可视化的视角[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5, (6): 70-72.

5. 余春妹,陆吉健.PISA、TIMSS和NAEP数学测试框架及题目比较[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6, (4): 63-65.

6. 周建峰,陆吉健. PISA2015和ATC21S协作问题解决任务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7, (30): 64-66.

7. 拓盼,陆吉健,高丽.智能时代课堂教学的审视与反思[J].教学与管理,2019(33):92-95.

(5)硕博论文

1. 陆吉健.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内容综合评价与国际比较研究[D]. 金华:浙江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6.

2. 陆吉健. 学生合作问题解决中的交流认知表现研究[D].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2019.(北师大博士论文不上知网,欢迎邮件交流)

中文最新论文,欢迎访问中文论文成果主页:

https://xueshu.baidu.com/homepage/lujijian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 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杭师大仓前校区D区块诚园5-6号楼
邮编:311121 电话:0571-28865586 电子邮箱: jhyjyxy@hznu.edu.cn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
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杭师大仓前校区D区块诚园5-6号楼
邮编:311121 电话:28865586
邮箱 : jhyjyxy@hz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