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预告

当前位置 :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预告

学术预告:太炎教育讲堂第四十九期

来源 : 吴诗佳     作者 : 学科办     时间 : 2023-05-11点击量23

主题从伯恩斯坦的认识法则及实践法则分析学科知识及语言的内部逻辑

专家姜添辉 教授

时间:2023年5月15日下午13:30-15:30

地点:杭州师范大学诚园6-108

主持人:许建美 教授

专家简介:

姜添辉,安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社会学学会教育社会学分会副会长(ISA-RC04, 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比教育学会宪章常务委员(WCCES, UNESCO)。1996年在英国Cardiff University取得哲学博士(Ph.D.),专长为教育社会学、全球化与教育政策、教师专业、课程与教学、比较教育等。曾担任台湾暨南大学比较教育学系主任、台南大学教育学系教授/主任/研发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州大学特聘教授、台湾教育社会学学会前理事长。亦担任过比较教育、台湾教育社会学研究总编辑。曾获得台湾教育主管部门第2届以及第5届顶尖人才奖、美国国务院Fulbright资深访问学人、希腊University of Crete国际杰出教授等荣誉。

讲座内容:

本次讲座将以伯恩斯坦的认识法则和实践法则为理论框架,分析学科知识与语言的内部逻辑。强分类的知识结构与强架构的教学情境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但都偏向学术性、理论性与抽象性的内部逻辑,由于精致性编码的内部逻辑是抽象推理,因而得以辨识强分类与强架构构成的独特性文本与情境,这种认识法则引领正确作答之类的实践法则。由此而言,推理性的内部逻辑活跃地存在精致性编码、学术性课程与学术性教学讯息之中,并且透过内部逻辑的共鸣性,这三个原本各自分立的面向串联成一个系统化整体,这种契合性使高社经学生得以运作认识法则与实践法则。相反的,限制性编码的内部逻辑无法契合学术性课程与学术性教学讯息的内部逻辑,导致无法运作认识法则,因而难以有好的学习表现。认识法则与实践法则的产生与运作乃是个体与情境交错的产物,因为行动者必须能掌握独特性的情境属性,才能以此认识法则运作实践法则,如果仅是停留于了解文本意义,则只是运作被动性实践法则,若能自行制造出契合利益关系人的合法化文本,则是能运作主动性实践法则。从上述掌握(认识法则)、了解/模仿(被动性实践法则)、到自行制造(主动性实践法则),都是涉及行动者的内在能力以及所处情境的外在属性,这两者的交互作用进而调节情境属性的掌握与创新作为的产生,内在能力与外在属性的契合度进而影响认识法则与实践法则的运作。这种契合度可界定为内部逻辑,若从行动者角度出发,其思维方式是影响掌握情境属性的关键点,思维方式便是内在性的内部逻辑,当情境属性远超过其思维范畴时,此种掌握变得相当困难甚至不可能,因此情境属性可视为外在的内部逻辑。内部逻辑法则是影响不平等教育结果的根源,由于语言编码型态密切结合分工体系,所以大体上,分工体系决定内部逻辑法则的分配,因此要改善不平等教育结果,须基于此法则才能达到更好的成效,此种原则已载明有效教学策略与教育政策文本的前提。

姜




(供稿:吴诗佳,审核:王晨、赵立,终审:蒋璐敏)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 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杭师大仓前校区D区块诚园5-6号楼
邮编:311121 电话:0571-28865586 电子邮箱: jhyjyxy@hznu.edu.cn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
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杭师大仓前校区D区块诚园5-6号楼
邮编:311121 电话:28865586
邮箱 : jhyjyxy@hz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