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远,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文科191班本科生获得浙江省优秀毕业生经亨颐奖学金、校十佳团员、校优秀班干部等15项校级及以上荣誉。获得“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二等奖、两次获得美国数学建模大赛三等奖、全国高校范生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浙江省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二等奖、浙江省笔译大赛二等奖、“21世纪杯”英语演讲比赛浙江省二等奖、师大演说家亚军等20项校级及以上竞赛奖项。在《FrontiersinPsychology》(SSCI一区)、《教育导刊》等期刊发表论文5篇,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3项,主持并顺利结题星光计划、本创计划2项,推免至华东师范大学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目标的制定总是需要经历多次的深思熟虑。被问及为什么要选择华东师范大学作为自己的保研学校时,李志远列举了他选择华东师范大学的诸多理由。首先,李志远认为华东师大有着非常浓厚的学术氛围,这样的学术氛围深深地吸引了他。无论是“上海国际课程论坛”“国际课堂分析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都走在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前沿。“我相信对于有志从事教育学研究的同学,这些雄厚的科研硬实力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其次,他认为华东师大有着多元开放的学术视野,不仅积极引介国际教育理论,而且也有着众多国际交流机会。大学期间,李志远练就了较好的英语应用能力,他希望在将来可以通过外语这一工具拓展学术文献资源,并在华东师大的平台上积极拓宽学术视野。
最后,他对华东师大有着更为熟悉的亲切感,也由此产生由衷的向往。“我们经亨颐教育学院不仅有很多在华东师大攻读硕博士的优秀学长、学姐,也有很多毕业于华东师大的优秀老师,他们亲切又睿智,给了我很多帮助,令我非常崇拜。”保研华东师范大学让他不得不离开生活了四年的杭州师范大学,希望华东师范大学里的熟悉面孔,能让他在陌生的校园里找到熟悉的感觉。
完成目标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李志远也在保研的道路上遭遇了诸多困难。他提到,最大的困难就是保持绩点。绩点在保研综合分中占比最大的比例,这也要求他要认真对待每一门考试。然而,每一门课程的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李志远在学习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挫折;但他没有逃避困难,而是积极调整心态,挺起胸膛面对每一次挑战。在上课时,他都尽可能地坐在前排,这不仅可以更好地与老师互动交流,也可以时刻提醒自己打起精神。“不服输、不言败,不仅是精进学业的模样,更是未来广阔的人生风景中不断的力量源泉。”
参加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也是李志远遭遇的困难之一。他提到,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不仅可以丰盈个人简历,更能锻炼自身的团队合作、语言表达等“软实力”,而这些方面也都是保研夏令营考察的重点角度。在备赛过程中,联系老师、招募队友、挑灯备赛等等环节充满艰辛,更不乏处处碰壁的情况。李志远努力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学会主动地“推销”自己,通过不断的尝试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为之拼搏与努力。
正是有这样的奋勇拼搏精神,李志远才铸就了令人称羡的保研成果,更集中展现出当代青年的拼搏奋斗的卓越风采。
作为一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李志远却在诸多英语学科竞赛中取得不俗的成绩,他将这些成就都归结于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他认为,学习外语的最好方法就是全身心沉浸到外语的环境中,在保持大量语言“输入”的同时主动寻求“输出”的机会,从而将丰富多样的外语表达内化成为自己所用的语料。同时,李志远还特地感谢了他的高中英语老师,“他并没有硬性要求我按部就班地听课,而是允许我在课堂上自己看英文小说。”利用课堂时间,李志远断断续续啃完了七大本原版《哈利·波特》,作者幽默的文笔极大扩充了他的词汇量,也增强了他的语感,提高了他的英文叙述能力;他在考场上完成的读后续写常常因丰富的句型、高端的用词和巧妙的构思而被当做年级范文。
进入大学后,李志远在交流中发现了自己在听力和口语上的薄弱。于是他便坚持每天练英语,经常找朋友用英语天马行空地聊天,甚至排队时都在听音频、“磨耳朵”。“英语是一扇窗户,它背后是广袤的世界文化。”基于这种认识,他开始自己创立公众号分享英语趣闻,参加演讲比赛学习跨文化沟通……渐渐地,李志远“刻意”学习英语的时间变少了,可这并不代表英语学习消失在了他的生活中。相反,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他将刻意的练习变成了顺其自然的生活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学习、处处学习,这样的变化让他受益匪浅。
大学里有着无数的机会和尝试的平台。相比起社会,校园是极为宽容和单纯的试错场,即使一时受挫,也可汲取经验,一次次弹起奋进。珍惜好这段宝贵的时光吧!努力推自己一把,就能燃起奋斗的火焰,看见理想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