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号下午,我院行知教育沙龙第二十三讲在诚园6号楼304(人才之家)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刘文杰副教授担任主持人,肖军博士、汪玄博士担任主讲人,曾文婧博士、王蓉博士担任呼应人,教育沙龙活动伊始,刘文杰副教授简要介绍了本次沙龙两位主讲人的主讲题目、内容及价值意义。
沙龙第一位主讲人是肖军博士,肖军博士主讲的题目是“期望中走向失望:乡村小学新教师职业倦怠体验及其成因研究”。肖军博士和其学生分别从研究背景、研究设计、研究发现以及讨论等方面揭示了乡村教师所面临的职业倦怠问题。他们围绕马斯拉奇的心理疲劳量表,从情绪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三个方面,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展开分析,并引入了奥尔德弗的ERG理论,其理论是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重新进行了组合和归纳,将人的需要分为三种层次的需要,分别是生存需要、关系需要以及成长发展需要,分析了乡村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和提出了自己的讨论。曾文婧博士指出,这项研究非常有意义,因为在以往的研究中大部分学者的目光都聚焦中老年教师的职业倦怠,而肖军博士发现新入职教师群体中也存在职业倦怠问题。关于教师职业倦怠,教育政策倡导减轻教师的非教学负担,但实际上乡村教师存在许多其他方面的工作,而且教师和领导、学生家长的关系是否和谐也影响着教师的职业倦怠。在厘清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上,需要界定是教师自身内心产生的职业倦怠还是因乡村环境产生的职业倦怠。关于乡村教师的工资问题,尽管乡村教师有补贴,但乡村教师的开支较大,除去支出留给乡村教师的补贴仍然有限,这也会导致新入职乡村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王蓉博士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历,讲述了小时候遇到的乡村教师形象,并提出了乡村教师存在的女多男少的问题。刘文杰老师指出,城市教师也存在职业倦怠,如担任某所城市高中的语文教师羡慕其他学校的老师将自己所处学校与其他学校的政策进行对比,进而产生职业压力和倦怠,教师职业倦怠之所以难以解决主要受国家财政、城乡二元结构以及文化深层次因素的影响。
沙龙第二位主讲人是汪玄博士。汪博士主讲的题目是“俄罗斯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汪老师主讲的题目是“俄罗斯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汪老师从俄罗斯爱国主义的内涵出发,对俄罗斯国家政策中爱国主义的定义、苏联和俄国教育家及思想家对爱国主义的理解与观点进行了阐述,明确了在政策与传统影响下的俄罗斯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内容。在俄罗斯中小学的教育实践中,爱国主义教育主要由校内教育、校外教育、补充教育和青少儿运动构成。从形式上看与我国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较为相似,其中主要的区别体现在补充教育和军事爱国主义教育上。补充教育是俄罗斯教育体系中较为特色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儿童个性发展的同时兼具较强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军事爱国主义教育则源自于苏联时期的教育传统,是当代俄罗斯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王蓉老师指出,在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大背景下,各国在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相似的困境,中俄两国都处于社会转型期,两国在青少年问题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汪老师详细介绍了俄罗斯的爱国主义教育,并对于在研究生阶段的如何选题、设计研究框架、撰写文献综述、查找研究资料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汪玄博士分享
刘文杰老师与两位主讲人、呼应人进行了对话交流,在场师生互动氛围热烈。最后,刘文杰老师进行讲座总结,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参与沙龙的老师和学生表示感谢。沙龙活动在大家积极的参与和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