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院动态

媒体报道 | 婴幼儿发展:健康·养育·照护 母照护质量 保护婴儿身心健康

来源 : 黄哲浩     作者 : 黄哲浩     时间 : 2024-05-29点击量69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优化人口发展战略,打造婴幼儿发展学术研究高地,杭州师范大学和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4年5月11日联合主办“第二届婴幼儿发展与托育国际学术会议”并启动国际婴幼儿产学研融创计划”。不同学科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婴幼儿发展:健康·养育·照护”主题展开讨论,形成众多具有创见性的观点和思想。


45


改善父母照护质量 保护婴儿身心健康


01


李葆明(杭州师范大学婴幼儿发展与托育实验室首席专家、教授、大会主席)


从生物学上讲,父母把一套基因遗传给子代。然而,父母的作用却远未结束,父母的养育照护是超越基因的遗产。婴幼儿的大脑远不成熟,对环境十分敏感。前额叶皮层是智力、智慧和情感的中枢,其发育成熟过程非常漫长,需要父母(尤其是母亲)的高质量照护。脑科学研究表明,父母高质量的养育照护对婴幼儿大脑前额叶结构和功能的正常发育起关键作用。牢固、安全的母婴依恋关系的建立涉及一整套与前额叶相关的分子、细胞和突触机制,依赖高质量的母亲照料。母亲照料的缺失使得娶儿长期处在不安全的应激状态,通过神经免疫的相互作用损害前额叶神经元的髓鞘化,破坏兴奋抑制稳态平衡,从而损害前额叶的认知功能发育和情感功能的发展,这种破坏性效应会维持到成年期。因此,家庭和社会都要认识到母亲养育照护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从政策上要为产妇提供足够长的带薪产假,在时间上确保充足的母亲养护。保护儿童的大脑,就是保护国家的未来。婴幼儿发展与托育研究综合多个学科,这种多学科交叉的思路,在此次会议各个论坛上得到体现,形成了具有创见性的观点和思想。


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模式


02


郝晓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部长、研究员)


中国女性就业率提升,双薪家庭增多,婴幼儿托育需求激增。国家卫健委致力于制定与时俱进的托育服务政策,推动产业发展。在市场和政策驱动下,各地积极探索托育服务新模式。目前构建的以社区为载体的托育服务圈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综合型社区托育服务指导中心,整合区域内托育资源,提供评估和指导服务。二是延伸型婴幼儿服务设施,提供临时性服务,如杭州的“婴幼儿成长驿站”。三是提供替代性照护的托育机构,由专业社会组织运营,提供普惠性托育服务。当前,我国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尽管有政策支持,但投入不足和成本高等问题使其作为“三孩政策”配套措施的作用受限。托育服务目前主要面临三大困境,包括顶层设计有待完善、供需不平衡以及专业人才不足。政府处于社会治理中的关键位置,需加快完善托育服务体系的顶层设计,制定行业准则,建立“政府一社会一家庭”三方的成本分摊机制,并加强托育人才队伍建设,以提升服务质量,促进区域城乡均衡发展。


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03


保罗·哈里斯(PaulHarris)(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各国争相探讨的热点和难点,培育幼儿的想象力也随之成为教育体系的核心育人目标之一。经典的幼儿发展理论认为,在成长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会随着其理性思维的增强而逐渐被抑制,但我们并不这么认为。在我们看来,幼儿对现知识的掌握其实会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因为通过对幼儿早期假装游戏、未来想象、可能性判断、工具创造和创造性绘画研究的梳理发现,幼儿的想象力通常以他们的日常生活为蓝本。具体来说,幼儿会根据其过去习得的知识和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想象与创造,他们的想象很少与现实事物相背离。而随着幼儿认知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丰富,他们反而更容易相信各类匪夷所思的事件。因此,幼儿的创作中也会增加各类基于现实生活的奇思妙想。可见,幼儿或许不是资深的“原创者”,而是有创造力的“抄袭者”。


幼儿教育质量和托育环境质量评估


04


米歇尔·珀尔曼(Michal Perlman)(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


儿童在早教托育服务中接受的教育质量好坏与其未来发展息息相关,但当下儿童所享受的早教扣育服务质量却参差不齐。为了科学评估以及提高儿童早期托育服务质量,我们以依恋、最近发展区以及生态系统环境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幼儿学习环境评估量表和课堂评估评分系统为基础,开发了一套幼儿教育和护理质量评估工具。该测量工具测试对象涵盖了0-6岁的所有儿童,适用于不同国家和文化,其可靠性、有效性和普适性都得到了广泛的验证。实践证明,该测量工具可以全面准确地定义和评估幼儿托育教育质量,也可以帮助家长、幼儿教育机构、政府部门科学定位幼儿所享的托育教育质量,进而有效提升托育服务的整体水平,更好地助力儿童发展。


婴儿对物理、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学习


05


莫里茨·克斯特(Moritz K雄ster)(德国雷根斯堡大学教授)


为了优化托育服务、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我们应立足根本、追本溯源,致力于在婴儿期探究学习的发生与发展具体而言,我们首先通过观测0波的变化性发现,婴儿在7个月时已经会有意识地学习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如物体的种类和物理运动),且这个物理概念的学习过程会受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其次,在早期文化学习和亲社会行为发展中,学习的神经机制、婴儿的认知能力和文化影响间存在相互作用。我们通过观察婴儿的瞳孔放大率发现,婴儿在习得语言前,就已经能够通过社会学习来判断一种行为是否符合规范。此外,我们还发现婴儿早在亲社会行为伊始就能够充分了解他人的需求,但若要在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达成“助人行为”,则其精细动作能力也需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平。可见,对于后续的托育服务和学前教育而言,学校乃至社会学习氛围的塑造,以及儿童观察学习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都是促进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方法。


婴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


06


安妮特·亨德森(Annette Henderson)(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教授)


亲社会行为是人类社会共存共荣的重要基石,它不仅能够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而且有助于推动合作与团结《构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与信任系统。然而,亲社会行为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为探究社会行为的起源及影响因素,我们开展了从婴儿期到童年中期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一系列纵向研究。从发展角度来看,在3一5岁期间,儿童的帮助、安慰和分享这三种亲社会行为显著增长,但也会随着环境的不同而发生改变。我们还发现,亲社会行为与积极情绪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年龄阶段存在差异,成人和年长儿童在做出亲社会行为后会产生积极情绪,且这种积极情绪也可以反过来促进他们的亲社会行为。但是对学龄前儿童而言,虽然在做出亲社会行为后同样能产生积极情绪,但这种情绪并不能反哺他们的亲社会行为。此外,我们还发现,学龄前儿童与同龄伙伴的互动有助于促进他们后续的合作行为并提升合作质量。上述发现揭示了儿童早期亲社会行为发展的规律,也为促进儿童亲社会性行为提供了实践指导。


婴幼儿玩具与认知发展


07


彼得·汉斯丹(Peter Handstein)(Hape国际控股集团创始人兼总裁)


婴幼儿的认知发展是一场充满乐趣和探索的精彩冒险。在婴儿成长的早期阶段,玩具不仅仅是娱乐工具,更是促进感官探索、运动技能和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进入第二年龄阶段,幼儿经历了认知能力快速增长的阶段,挑战他们的认知能力并促进想象力的玩具变得至关重要。形状分类、拼图等玩具能够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观察力,同时锻炼他们的精细动作技能。角色扮演玩具有助于激发幼儿想象力和语言能力,促进社交理解。在两岁至三岁阶段,促进语言发展的玩具非常有益。随着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增强,音乐玩具在培养音乐感知和节奏感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父母应该赋予有意义游戏的策略,参与响应式游戏,打造趣味环境,促进开放式游戏,并示范有趣的学习方式。玩耍对于孩子来说是一项严肃的事业,是他们的工作。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从婴幼儿开始


08


左学金(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常务副院长、研究员)


人口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与人力资本投资相辅相成。我国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以及以人口的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都需要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目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因此,在强调人口高质量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们需要改变观念,从过去重视对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与产能等物质资本”的投资,转向更加重视对教育、医疗、营养保健、文化体育活动等领域的消费或人力资本投资。已有大量专业研究文献发现,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要从婴幼儿开始,因为婴幼儿期的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更好的效果与更高的回报率。基于此,我们可以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采取对养育婴幼儿的城乡家庭按统一标准发放补贴、为婴幼儿与父母共同生活创造条件、进一步提升婴幼儿的医疗健康保障水平等措施,从根本上推动人口的高质量发展。总之,我们要以系统观念统筹谋划人口问题,以改革创新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把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普惠托育服务政策供给特征与优化策略的思考


09


洪秀敏(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是我国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配套支持措施。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普惠托育服务发展,聚焦为婴幼儿家庭提供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方便可及的政策目标,着力加强“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降低托育机构运营成本”“提升托育服务质量”等政策制定。近年来,各地政府围绕晋患托育服务的筛选认定、扶持优惠、监管评估、退出机制四个主要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政策探索。我们通过基于“政策内容一政策工具”二维分析框架,对12省24市的政策文本分析发现,当前普惠托育服务政策供给存在权威型工具使用频率较高、激励型工具类型单→、能力建设型工具不足等问题,导致普惠托育服务覆盖范围有限、机构运营成本过高及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发展局限。为进一步优化政策、促进普惠托育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亟须完善政策供给结构,提升政策的适切性和综合性;细化政策实施标准,增强政策的精准度和操作性;加强结果反馈运用,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动态性。


学校·家庭·社会:建构科技向善的育人场


10


李玉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数字社会进程下服务儿童健康发展与现代性成长面临新的要求、深度挑战。如何进行突破?第一,科技向善,时代发展的价值取向。数字技术应用已深入到幼儿园和家庭,促进了儿童学习和发展,包括儿童数字阅读、电子游戏及多形态编程等,同期带来科技向善的深刻性治理需求。第二,数字赋能,教育融合发展的进程。阐述了从1.0的传统教育到4.0的智能教育,技术赋能教育发展的历史逻辑,数字技术正加速以学习发展为特征的现代教育体系创新,深度学习、个性化学习、终身化学习及非正式学习等,学习创新势不可当,科技伦理与数字治理日益凸显。第三,理解儿童,培养下一代学习者。强调人的发展需要被审视,开放的学习环境、泛在的学习场域,基于婴幼儿发展心理、生理及社会认识发展品质要素关键期,面向数字素养及脑科学、学习科学新成果,培养互联网时代学习者。第四,多域协同,建构科技向善育人场。构建一个科技向善的育人环境需要凝聚多方力量,通过政府、学校、家长、企业和社会多方协同,建立健康、积极、包容的数字教育生态。


从众学习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


11


何洁(浙江大学教授)


亲社会行为比如助人、分享是早期儿童亟须培养的重要行为品质。如何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是教育者一直关心的问题。我们往往通过鼓励分享等成人劝说方式来促进孩子的分享行为。研究发现,4-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们周围的人来学习如何行为和适应社会。当孩子们看到其他人慷慨分享时,也会促进他们自身的分享行为。而且我们还发现,当这些儿童看到别人做出分享行为,他们不仅会在当时模仿这种行为,这种影响甚至可以持续至少半个月。此外,这种影响在不同行为间传递,比如当孩子看到别人做出与人方便等其他亲社会行为时,也会促进他们的分享。因此,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通过观察周围的同伴来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这种主要来自同伴的从众学习方式对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有着长远的积极影响。


每一个孩子都尤为珍贵


12


史慧静(复旦大学教授)


当前,我国总和生育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而通过实施放开生育限制的政策暂未改善这一问题。所以,必须推出完善的生育支持政策,使总和生育率回归合理水平。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功能发育不全、免疫力低、危险感知和自我保护能力差,如果照护、卫生服务、学习、社会保护不足,可能面临健康风险。婴幼儿期是重要的发展窗口,在此期间,与环境的互动影响着儿童的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推动儿童早期发展的养育框架应包括健康维护、合理营养、回应性照护、安全保障和早期学习机会。多部门联合干预,为婴幼儿提供全方位服务,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适宜的关爱和保障。提高婴幼儿健康水平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我们可以从资源整合、政策规范、营养刺激和护理保护等方面入手,制定更加全面有效的早期发展干预策略,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有良好的早期发展。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我们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教育神经科学视野中的婴幼儿学习


13


周加仙(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从教育神经科学的视角出发,采用循证教育的研究思路,阐释婴幼儿神奇的学习能力及其神经基础,可以为托育服务和课程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以科学、有效、精准地提升托育服务的质量。传统的观念认为,儿童的大脑是白板,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经验。然而大量的神经科学证据证明,婴幼儿具有强大的模仿能力,出生41天的婴儿就具有模仿的能力,2--3周的婴儿能够模仿成人的嘴部动作,而这种模仿能力的生理基础是镜像神经系统。模仿能力是婴幼儿学习语言的基础。出生5天的婴儿就能够辨别出母亲的声音,并通过强大的统计学习能力,学会分割语音,形成说话的能力。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形成会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在婴幼儿的语言学习中,社会互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比让他们听语音、看视频更加有效。儿化语也就是婴儿导向的语言,是培养婴幼儿的语言辨别能力的一种重要策略。


产教研用大模型促进托育人才培养


14


李玉荣(京学集团副总经理)


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和生育政策调整的背景下,高质量的托育服务对于促进人口发展至关重要。托育服务专业化不仅满足家庭需求,还对婴幼儿健康成长和人才培养具有积极作用。面对国内托育行业专业人才短缺的挑战,需要构建产教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整合产业需求、教育培养、科研创新与实践应用,有效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培训内容要涵盖法律法规、职业素养、安全防护等多领域,确保从业人员在不同岗位和层面得到系统培训。重视实训技能操作课程的研发,利用智能回应性照护娃娃和硅胶实训娃娃等工具,模拟真实工作场景,提高学员的实操技能和实践能力。因此,综合性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培训内容、创新实训方式和系统教学资源,可以为托育服务人才培养作出重要贡献,有助于缓解人才短缺,推动托育服务专业化和高质量发展,对促进人口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 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杭师大仓前校区D区块诚园5-6号楼
邮编:311121 电话:0571-28865586 电子邮箱: jhyjyxy@hznu.edu.cn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
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杭师大仓前校区D区块诚园5-6号楼
邮编:311121 电话:28865586
邮箱 : jhyjyxy@hz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