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院动态

人工智能·数字伦理・道德教育会议在杭州师范大学成功举行

来源 : 王晨     作者 : 邵哲文     时间 : 2025-03-16点击量304

315日,人工智能·数字伦理·道德教育会议在杭州师范大学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杭州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院、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联合主办,旨在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伦理和道德教育的前沿问题。来自同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通过线下研讨的方式,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图片1

会议现场

本次会议开幕式由浙江财经大学李金鑫老师主持。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院长严从根老师代表主办方致辞,对出席开幕式的各位嘉宾表示衷心感谢,并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教育的形态和内涵,本次会议的召开恰逢其时,为专家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的平台。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叶勤老师在开幕式上致辞,她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伦理挑战。她呼吁与会专家共同探讨如何确保技术变革与教育的核心价值观相协调,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图片2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院长严从根老师致辞

图片3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叶勤老师致辞

图片4

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金鑫老师主持

主旨报告环节由中国矿业大学王锋老师主持。

图片5

中国矿业大学王锋老师主持

同济大学陈家琪教授作了题为《从哲学的角度如何理解人工智能》的主旨发言,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的伦理属性与哲学意义。陈教授从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提出的“主奴关系”理论出发,进行了阐释。他指出,智能机器人能否与人相提并论,这是一个紧迫且开放的问题,值得我们持续关注与研究。

图片6

同济大学陈家琪教授作报告

主题报告环节由河北工程大学于建星老师主持。

图片7

河北工程大学于建星老师主持

浙江工商大学郑根成老师作了题为《新媒介空间的社交悖谬:我们在一起独处》的报告,深入剖析了新媒介环境下社交行为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图片8

郑根成老师作报告

巢湖学院肖迎春老师作了题为《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民主的显著优势》的报告,探讨了数字技术在推动基层民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与独特优势。

图片9

肖迎春老师作报告

无锡学院吕绘生老师以《数字资本主义的空间生产批判:基于马克思“用时间消灭空间”的理论视角》为题,从马克思“用时间消灭空间”的理论视角出发,详细阐述了数字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历史脉络与理论基础、内在逻辑与运行机制、社会影响与危机,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图片10

吕绘生老师作报告

南京邮电大学陈凡老师作了题为《数据公益事业的伦理困境》的报告。他关注到了数据公益这一数字时代的公益新形式,指出人工智能时代数据公益事业的伦理困境在本质上是公共的善与个人权利之间的冲突。

图片11

陈凡老师作报告

南京传媒学院苏宁老师以《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程创新机制与风险研究》为题,从DeepseekChatGPT的不同之处作为切入点,探讨了人工智能应有的立场问题。她指出,高校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以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更可以用思政去赋能人工智能,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与发展。

图片12

苏宁老师作报告

下午的自由讨论与闭幕式环节由黄山学院孙海霞老师主持。与会专家围绕人工智能、数字伦理、道德教育等前沿领域展开了热烈讨论,分享了诸多深刻见解。同时,大家还就课题申报进行了经验交流与分享,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图片13

黄山学院孙海霞老师主持

会议最后,南京师范大学王燕老师作总结发言。王燕老师对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对与会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并对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提出了展望。最终,本次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图片14

南京师范大学王燕老师作总结发言

图片15

会议留影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专家学者们搭建了一个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的平台,进一步推动了人工智能与数字伦理等领域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也为相关实践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参考。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 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杭师大仓前校区D区块诚园5-6号楼
邮编:311121 电话:0571-28865586 电子邮箱: jhyjyxy@hznu.edu.cn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
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杭师大仓前校区D区块诚园5-6号楼
邮编:311121 电话:28865586
邮箱 : jhyjyxy@hz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