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院动态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 杭州云谷学校未来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签约活动暨未来教师培养高端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 : 黄超翔     作者 : 黄超翔     时间 : 2025-04-24点击量0

2025年4月16日,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杭州云谷学校未来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签约活动暨未来教师培养高端论坛成功举办。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戴丽敏出席活动并致辞。

杭州云谷学校校董会秘书长黄樱、杭州云谷学校总校长冯晨、杭州云谷学校未来教育研究院院长陈迪,杭州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单振宇,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院长严从根、副院长许建美出席活动,活动由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副院长蒋永贵主持。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陈时见教授和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二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阮成武教授应邀出席活动。

师范专业所在学院相关领导和教师代表、经亨颐教育学院师生代表、子渊书院强化实验班学员的候选对象等300余人参加活动。

NV6A1821.JPG


戴丽敏致辞中代表杭州师范大学对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领导嘉宾和专家学者向各位一直以来对杭师大建设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她认为,面对人工智能技术革新、教育形态深度变革的新时代,如何培养适应未来需求的卓越教师,如何构建大中小学协同育人新生态,是师范院校和基础教育一线面的共同课题。她指出,杭师大因师而立、因师而兴,教师教育始终是学校百余年办学史上最鲜明的办学特色。经亨颐教育学院是学校办学时间最长的学院,始终立足时代发展之需,探索教师培养的新路径,力求培养出既有深厚专业知识,又具备先进教育理念和创新能力的卓越教师,不仅成为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激发者。这与云谷学校一贯秉承的让每一位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的理念不谋而合,与办一所创新型的优质学校,探索面向未来的教育”的办学目标高度契合她认为,此次未来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建立“师范教育引领”与“基础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是“教育理论创新”与“一线经验转化”的强强联合,是面向未来探索教师培养新模式的战略选择更是我们“强国建设,教育何为”这一时代重大课题的积极回应。她要求,通过平台的建立,要携手在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教育之路上,守正创新、砥砺前行,以“共生”促发展、以“共研”破难题、以“共赢”树标杆。她表示学校也将全力支持创新中心,整合优势资源,推动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

NV6A1861.JPG


活动现场,戴丽敏携手陈时见教授、阮成武教授,共同为“未来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严从根与黄樱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

随后举行的未来教师培养高端论坛环节,陈时见、阮成武、冯晨和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叶黎明等围绕“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定义教师的核心竞争力”“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做好教师职前教育”两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高峰论坛由许建美主持

围绕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定义教师的核心竞争力”的话题,阮成武教授指出教师应关注核心素养,并强调学科知识、专业能力与职业技能的永恒价值,倡导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而非对立冯晨校长结合一线教学经验,提出教师应具备基于素养导向的课程建构本领,包含数字、科技、通识等多方面能力,且需重新描绘素养底色。陈时见教授认为,创意、情感和审美是教师相比人工智能的优势,是教师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叶黎明教授强调,人工智能时代要培养学生超越知识的竞争力,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思想碰撞、情感交流和长期陪伴。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做好教师职前教育”的话题,叶黎明教授提出,职前教育存在理想化问题,可通过调节实习时间、推行师范教育小班化来解决。陈时见教授建议重构师范课程体系,增加技术、审美等素养培养,推动教师队伍硕士化。冯晨校长结合用人单位需求,期待师范生融合国内外教育优势,发展孩子能力素养,并提议“儿童社交情感课程”纳入培养体系。阮成武教授借鉴日本经验,提倡缩短职前培养与一线需求的差距。在论坛研讨中,专家们还针对师范生强化实习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NV6A1916.JPG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 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杭师大仓前校区D区块诚园5-6号楼
邮编:311121 电话:0571-28865586 电子邮箱: jhyjyxy@hznu.edu.cn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
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杭师大仓前校区D区块诚园5-6号楼
邮编:311121 电话:28865586
邮箱 : jhyjyxy@hz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