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竞争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它在童年阶段便普遍存在,竞争须具备相互排斥关系、以成绩为导向、基于标准或规则、有吸引力目标等特征,它对儿童的发展有利有弊。因为竞争与儿童哲学的关系密切,从而引起了诸多学者的高度关注,并逐步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论点或观点。“不可调和论”认为儿童哲学是合作的教育事业,以追求真理为目标,且竞争容易导致思想的同质化、产生对抗性言行,并存在隐蔽的性别歧视及压迫,因此反对将竞争引入到儿童哲学体系之中。“可兼容论”者则认为竞争与合作在本质上是可以共存的、实现哲学的进步需要以竞争为路径,且竞争可以促进儿童多元思考能力的发展,它也可以是友好的。本文则主张在竞合理论的框架下重构儿童哲学的实践,建议教育者设立共享共同共赢的目标体系、营造支持自主和反馈信息丰裕有效的竞合环境,以及组建相互关心与理解的亲密竞合伙伴关系。
关键词:儿童哲学;竞争;合作;竞合;伙伴关系
来源:《教育发展研究》2023年第8期